2023年4月19日 星期三

黃帝內經醫學(12)

 黃帝內經醫學(12)



【黃帝內經·素問02】: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四季大自然生活的規律,只有聖人跟從而行;故身無奇難頑疾(但小病還是有的),整體結構和運作仍然正常,人體陽氣不衰。


如果不跟從四季大自然生活的規律而行,會出現甚麼問題?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春天的規律,就會令人體起初的生機和活動能力(少陽)減少,令整體人體的陽氣會不能正常運行,令少陽之氣不能生長成太陽之氣。


甚麼是“少陽”?

甚麼是“肝氣”?


***

少陽者,陽氣初生、初動也。

春三月,“泰”月起始,陽氣初動,冒出地上之象。

這時,人當如何生活?


人的生活當如春三月所說,“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黃帝內經】說,“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


其重點就是在春天,人體當以養陽氣,鼓勵陽氣運動;切勿令人體受寒,也不應清減人體陽氣。


肝氣者,陽氣的運行司令者,也就是神經系統的活躍性和運作能力的表現(神經細胞是直接傳導熱到人體表面散發的主要途徑)。由於人體的活動和熱的產生,都是來自神經細胞的活動;當人體外面的散熱功能受損,神經細胞所產生的熱則不能不斷地往外散發,被困於裡。這就是肝氣郁結的表現(也就是神經系統運作不順暢,只是在裡的神經細胞活躍,產生大量的熱,卻不能不斷地往外傳遞、發散,導致熱郁於裡,神經所主宰的器官不能正常運作),導致人體煩躁、煩熱、發怒等等熱郁於裡的反應,器官運作失常,人體失去活動能力。

***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逆夏天的規律,就會令人體的生機和活動能力(太陽)嚴重減少,整體人體的陽氣就不會增長,也不能正常運行。人體因被寒困,心下的胃會生氣脹滿,變得空洞。


甚麼是“太陽”?

甚麼是“心氣”?


***

太陽者,陽氣旺盛、往外多動也。

夏三月,“乾”月起始,陽氣極動,頂盛之象。

這時,人當如何生活?


人的生活當如夏三月所說,“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黃帝內經】說,“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


其重點就是在夏天,人體當以養陽氣,以陽氣生長、運動為主。切勿令人體受寒,也不應清減體內的陽氣。


心氣者,陽氣的運行君主,也就是神經系統的統籌性、活躍性和運作能力的表現。由於人體的活動和熱量的產生,都是來自神經細胞的活動;當人體外面的散熱功能受損,神經細胞所產生的熱則不能不斷地往外散發,被困於裡。這就是心氣熱結的表現(也就是神經系統運作不順暢,只是在裡的神經細胞活躍,產生大量的熱,卻不能不斷地往外傳遞、散發,導致熱留滯於裡,神經所主宰的器官不能正常運作),導致人體煩躁、煩熱、失眠等等熱結的反應,器官運作失常,人體失去正常的運作。


從人體神經系統是否能夠正常運作的角度觀察,心下胃的健康程度是人體整體神經系統能否健康正常運作的關鍵所在;因為胃是人體刺激腦幹正常運作的重要器官,也是神經系統散熱的重要器官。

所以,胃的虛寒(寒困氣脹),會導致人體氣虛,不能正常運作;胃的熱結,導致人體不能安寧、睡眠。而導致胃出現這些問題,都是因為被風寒所困,或所傷。

***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秋天的規律,就會令人體開始儲備的陽氣(太陰)減少,整體人體的陽氣就會不能正常運行。


甚麼是“太陰”?

甚麼是“肺氣”?


***

太陰者,陽氣始收、生殺之始,在人體的陽氣處於少陽狀態,但是往內收,非往外走,故為“太陰”。

秋三月,“否”月起始,陽氣收殺,離大地而去之象。

這時,人當如何生活?

 

人的生活當如秋三月所說,“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黃帝內經】說,“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其重點就是在秋天,當以收歛陽氣,減少陽氣運動。切勿令人體受寒,也不應清減人體陽氣。


肺氣者,陽氣的運行協調者,也就是神經系統的活躍性和運作能力的監督、協調表現。由於人體的活動和熱的產生,都是來自神經細胞的活動;當人體外面的散熱功能受損,神經細胞所產生的熱則不能不斷地往外散發,被困於裡。這就是肺氣焦滿的表現(也就是神經系統運作不順暢,只是在裡的神經細胞活躍,產生熱量,卻不能不斷地往外傳遞、發散,導致熱郁於裡,神經所主宰的器官不能正常運作),導致人體煩躁、煩熱等等焦滿的反應,器官(尤其是肺與皮膚)運作失常,人體失去散熱能力。

***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逆冬天的規律,就會令人體的生機和活動能力(少陰)嚴重受損,整體人體的陽氣運行就會癱瘓。


甚麼是“少陰”?

甚麼是“腎氣”?


***

少陰者,陽氣閉藏於裡、動於裡也。這時的人體要大量在體內產生大量陽氣,以用於禦寒。此時,人體內處於太陽狀況,因在裡,故稱為“少陰”。

冬三月,“坤”月起始,陽氣無現於外,內動之象。

這時,人當如何生活?


人的生活當如冬三月所說,“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黃帝內經】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其重點就是在冬天,當以閉養陽氣,陽氣內動。切勿令人體受寒,也不應清減人體內的陽氣。


腎氣者,陽氣運行的根源,也就是神經系統的活躍性和運作能力的根本表現。由於人體的活動和熱的產生,都是來自神經細胞的活動;當人體因受寒,令人體裡面的產生熱功能受損,神經細胞所產生的熱量則不能不斷地往外溫暖全身,故獨沈於裡。這就是腎氣獨沈的表現(也就是神經系統運作無力、不順暢,只是在裡的神經細胞活躍,產生熱量,卻不足、不能不斷地往外傳遞、溫煦人體,導致陽氣獨沈於裡,神經所主宰的器官無力正常運作),導致人體煩躁、煩熱、譫語等等熱郁於裡的反應,器官運作失常,人體嚴重失去活動能力。

***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

四季的陽氣走勢、變化,是大地上所有東西的根本。



“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


凡跟隨大自然之道生活,懂得養生之道的人,在春夏季會養陽氣,在秋冬季會養陰氣,以大自然的陽氣變化為根本,與大地上所有生物一樣,浮沈於陰陽變化中。


***

甚麼是春夏養陽?

甚麼是秋冬養陰?


根據本章的內容,春夏養陽,就是發動人體的陽氣往外走,也就是養少陽、太陽之氣。

秋冬養陰,就是收閉人體的陽氣往內藏,也就是養太陰、少陰之氣。


在人體中運行的氣只有陽熱氣一種,並沒有陰寒之氣。所謂的陰氣只是【黃帝內經】對不同位置、不同走勢陽氣的稱呼。這一定義,【黃帝內經】在後面會給予解說。


所以,無論養陽,或是養陰,都是養人體的陽熱之氣,並非陰寒之氣。

***



“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若不跟從大自然規律而生活,就是傷害人體的根本,也就是傷害人體的神經系統。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

因此,天地陽氣的變化,是萬物生死存亡的根本。



“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若是逆天而行,則對人體的災害叢生;若順天而行,則奇難頑疾不生;這就是人的養生之道。




*****


【黃帝內經·素問02】: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



易龍         20/04/2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