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3日 星期四

黃帝內經醫學(10)

 黃帝內經醫學(10)



【黃帝內經·素問02】: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冬三月”

冬三月,就是夏曆的十月起始的三個月。

夏曆十月是亥月,也就是“坤”卦。是純陰無陽之象,也就是說大地死寂一遍,毫無生氣。


在這裡的“坤”卦,對人體來說,是甚麼意思?


“坤”卦的無陽,在天地來說,是天地中的生物處於無生長的狀態;在人體來說,是處於無陽的狀態。


甚麼是人體無陽狀態的表現?


人體陽氣的表現,就是氣往外走的表現,也就是人往外活動的表現;相反,陰氣的表現,就是氣生長停留於體內,或是氣往內走的表現,也就是人往屋內躲藏,或是留在室內躲避不利條件的表現。


由於冬季天寒地凍,是天地對人體最嚴重的刑法。為了減少或躲避這嚴刑,人從秋天起就開始減少出外活動(以緩秋刑);到了冬天,躲藏於室內不外出。所以,在冬天,以無陽的“坤”卦為起始,是要說明人體在這時候,應該停止所有對外的活動;重點就是要避風寒,減少人體內陽氣的流失,減少受風寒的機會。


***

【黃帝內經】在以後的經文中會對人體中的陰陽作出定義,避免後世讀者胡亂解讀。

雖然【黃帝內經】對人體運作的陰陽作出了定義,後世讀經之醫者仍然是不理會【黃帝內經】的定義,不求甚解,以自己偏見無知的知識,對人體的陰陽亂解一通,弄得主流中醫學的理論亂七八糟,各人只能自圓其說。

***


“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

“閉藏”是冬三月的重點。


到底當如何閉藏?

閉藏的又是甚麼東西?


在大地上的閉藏方式是水結冰,土地乾裂,以達到“無擾乎陽”的目的。


***

水,透過結冰,令水中的陽氣被冰封藏起來,使到水分不會隨著陽氣不斷的流失而乾涸,水中生物得以生存。


土地,透過表層的乾硬,將陽氣和水分封藏於地下,使到土壤不易流失,地下的陽氣使藏於地下的生物得以生存,在來年春天可以再次生長。

***


人體相應天地,在冬天同樣需要“閉藏”人體的陽氣,才能透過這陽氣令人體無損傷的渡過嚴寒的氣候,在來年春天得以“發陳”。


人體的陽氣封藏在那裡?


人體的陽氣就封藏在腎(人體的神經細胞)中,也就是腎藏“志”。


以下的人體行為,就是朝著“志”的閉藏,“無擾乎陽”為目的。



“早臥晚起,必待日光”

由於日照時間短,人體陽氣以停留於體內保暖禦寒為重點,也就是衞氣入於陰(體裡)的時間比秋天更早,人體經常處於陰氣(陽氣處於裡)盛的狀態,也就處於早臥的情況。

陽氣因禦寒而不斷往外流失,導致積在體內熱的累積不足以叫醒人體,所以,就可以長時間睡眠。又因日照短,要避開嚴寒,晚(遲)起床,也就是等待日出之後,是對人體更有利的行為。



“使志若伏若匿”

行為活動要盡量在室內進行,避開風寒;活動也不要太多,過於激烈。



“若有私意”

就是日常活動的範圍、動作、形式等都非常有保留,有私隱的意味。



“若已有得”

有如要得著的東西已經得到,不用再四出尋找。



“去寒就溫”

要避開風寒,往溫暖處去。



“無泄皮膚”

在嚴冬時候,不要令人體出汗。


為何在冬天不要令人體出汗?



“使氣亟奪”

這一句是解釋“無泄皮膚”。

其原因在於出汗會令人體受寒,也就是會令人體的“氣”(陽氣)“亟奪”(消耗)。


***

人體的陽氣消耗意味著甚麼?


就是人體因出汗的原故,導致體溫大量流失,令人體不能保暖;藏在人體中的虛邪(令人體致虛的東西,也就是病毒)就會活躍,令人體生病。


這就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所說的大量出汗而傷及人體陽氣的真正意思和醫理所在(就是體溫流失)。

***



“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所以,“閉藏”就是冬氣之應。只有好好的保存人體的陽氣,才是冬天“養藏之道”。



“逆之則傷腎”

冬天若令人體陽氣耗損,則會傷腎(人體的神經細胞)。


***

在冬天若受風寒,人體神經細胞中的病毒就會活躍繁殖;這些大量繁殖的病毒,不但會堵塞神經細胞內的運作,也會釋出細胞外導致人體發炎(生病),污染神經細胞的外面,阻礙神經細胞的傳導和運作;同時,也會消耗神經細胞內的資源儲備來繁殖病毒,和人體的儲備來發炎抗病毒。


這就是病的時間越長,令人身體越虛,病情越來越嚴重,甚至病入膏肓的原因所在。

***



“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由於神經細胞在冬天受到傷害,到了春天,人體如何不會出現“痿厥”,又如何推動、調控整個人體的生長、活動!故“奉生者少”。




*****


【黃帝內經·素問02】:

「天氣,清淨、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則日月不明;邪害空竅,陽氣者閉塞,地氣者冒明;雲霧不精,則上應白露不下;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不施,則名木多死,惡氣不發;風雨不節,白露不下,則菀稿不榮;賊風數至,暴雨數起,天地四時不相保,與道相失,則未央絕滅。」


*****


【黃帝內經·素問02】:

「唯聖人從之,故身無奇病,萬物不失,生氣不竭。

逆春氣,則少陽不生,肝氣內變。

逆夏氣,則太陽不長,心氣內洞。

逆秋氣,則太陰不收,肺氣焦滿。

逆冬氣,則少陰不藏,腎氣獨沈。

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故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


【黃帝內經·素問02】:

「道者,聖人行之,愚者佩之。

從陰陽則生,逆之則死;從之則治,逆之則亂。反順為逆,是謂內格。

是故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此之謂也。夫病已成而後藥之,亂已成而後治之;譬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不亦晚乎。 」


易龍         13/04/20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