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31日 星期三

可待衰而已

 可待衰而已


【黃帝內經·素問05】:「……其盛,可待衰而已……」


當疾病變得嚴重時,不應以重治的方法治之;應該以溫和的治療方法,以守為攻,等待疾病的情勢自行衰減,最終自行痊癒,或有需要時,才作出徹底的治療。


***

治病,實質跟調兵遣將、佈陣作戰是一樣的,只是戰場就是人體而已。


哪麼敵人是誰?

禦敵的又是誰?


人體的敵人,也就是出現在人體戰場上的敵人,最主要(差不多是唯一的敵人)就是自出娘胎已寄居在人體細胞內超過500種的病毒,而這些各種各類的病毒,絕大多數都是寄居在人體的神經細胞內。


這些病毒為何大部位都是寄居在神經細胞內?


這跟細胞上的蛋白質受體和普通細胞的死亡直接有分不開的關係。


如【黃帝內經】所說,人體因受了風寒,令人體體溫流失,體溫下降,繼而激活了細胞內的病毒活躍起來,大量複製,最終釋出細胞外。

這就是人體病毒感染的事實和真相,也是【黃帝內經】由始至終所要強調避“寒邪賊風”的中心原因。


在人體剛剛受了風寒,病毒還未大量繁殖、釋出細胞前,以針刺經穴刺激人體的神經細胞,以抑制神經細胞內病毒的活躍性,是絕對可行和正確的治療方法(但必須辨證、選經、取穴正確才行,不然,可能會有相反的結果。)。


然而,當大量病毒已生產,釋出細胞外,針刺經穴已達不到抑制病毒繁殖的功效。此時,最有效清除細胞外病毒的機制,就是人體的免疫系統。而人體免疫系統的激活和清除病毒的過程,就是人體發炎的表現(出現紅、腫、熱、痛典型的症狀)。發炎,就是人體大部份疾病的表現;所以,在絕大多數人的心中,發炎就等同於疾病。


由於無知者對發炎的誤解,無論是中醫學或西醫學,都以針對消炎為治療疾病的目的;結果,出現了無論是甚麼治療的方法(抑制免疫力或提升免疫力),只要能夠消炎,就是好的治療方法。

真的如此嗎?

到底治病的醫者是在治療病毒感染,或是在抑制人體的免疫力,在幫助病毒擴散、橫行?

這就是【黃帝內經】所強調的“治病必求於本”的原因所在。


因為治病不求於本,根本是在進行治療,或是在助病增長,醫者自己也是弄不清楚。這是多麼可怕的事情!


當人體進入了急性發炎的過程中(病盛之時),醫者要做的事就是以食物或藥物幫助人體,保持著免疫力不衰(以守為攻),盡快將病毒清除(可待衰而已),人體的病就可以治癒。


然而,當人體的免疫力不足時,人體是不可能出現發炎情況,或是處於低發炎的狀況。此時,醫者當以食物和藥物提升人體的免疫力,以加強和加速人體的發炎過程,加速清除那些釋放出細胞外的病毒,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病毒消失,炎症自然消退)。


所以,“可待衰而已”並非是等待人體的正氣(免疫系統)衰退;實質,是等待人體自身將病控制下來,繼而痊癒(“而已”)。


要人體的疾病(發炎)走勢減弱,最終消失,人體必須有強的免疫力才能達到這一目標;並非如西醫學和中醫學清熱醫者所用的治法,以削弱人體的免疫力,繼而令疾病(發炎)減弱或消失。


既然要治療病毒感染,為何不是清除病毒,而是抑制人體自身的免疫力?


這到底是對抗病毒,還是向病毒投降?


若然疾病(發炎)盛時,醫者以清熱法或免疫系統抑制劑將病勢(發炎)減弱,是在戰爭時自我裁軍,助長病毒(敵人)擴散、橫行之舉;將原本的急性炎症(疾病)變成慢性炎症(西醫所說的“自我免疫攻擊”病症)。這是與【黃帝內經】的“可待衰而已”完全相反的錯誤理解。


若然疾病(發炎)不盛時,醫者以清熱法或免疫系統抑制劑將病勢再減弱,是在戰爭時自我解散軍隊,讓病毒(敵人)自由擴散、橫行之舉;將原本的慢性炎症(陽病)變成似是沒有病(炎症)的“病發於陰”;加速人體神經系統的衰老和死亡。這也是與【黃帝內經】的“可待衰而已”完全相反的錯誤理解。


人體要治癒所有病感染,發炎是必須的過程;然而,這發炎只能盛,不能過盛。


為何?


原因是戰場就是人體本身。

也就是說,敵人在你的國家跟你開戰,你只能使用最適當,又能克制敵人的武力跟敵人開戰(發炎),盡量減少對自己國家的破壞。

若然武力過大,則會對自己的身體(國家)造成嚴重的破壞;這就是發炎過盛的不良後果。這也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其盛,可待衰而已”的原意。


在【傷寒論】中,張仲景以清熱的方藥治病,其原因是所治的都是“壞病”,也就是給先前的醫者醫壞了的病,並非“原病”。這些“壞病”,都是已出現病過盛(炎症過盛)的情況;所以,仲景先以清熱方藥減其過盛之病(過盛的炎症),隨後,若外感風寒症仍在,再給予解其表。

***


易龍       01/02/20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