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8日 星期一

鹹傷血

 鹹傷血


【黃帝內經·素問05】:

「……在志為恐;恐傷腎,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鹹傷血,甘勝鹹……」



“在志為恐”:

以北方之氣陰寒,無陽。神經細胞無陽,則運作低下,故出現恐慌感;以恐為陰盛陽虛的表現。


“恐傷腎,思勝恐”:

恐傷腎,以其人處於陽虛陰盛(陽氣不足,而陰寒有餘),故傷腎(神經細胞)。

思勝恐(土克水),以思為陽動,故能勝恐。


“寒傷血,燥勝寒”:

陰寒過盛,則傷陽氣;陽氣傷,則血流動無力,故寒傷血。

陰寒過盛,則傷腎;腎傷,則人體產生血球荷爾蒙減少,導致紅血球細胞生成出問題,故又是寒傷血的表現。

只有燥熱陽氣能去陰寒水濕,故燥勝寒。


“鹹傷血,甘勝鹹”:

鹹,是指溶在血中的礦物電解質,如鈉、鉀、鈣、鎂等。這些離子若積聚太多於血中,則會增加血液的凝聚性,影響血液中酶的活性,會令血液中的蛋白質纖維化(尤其是鈣離子和鎂離子),影響血液濃度;這就是鹹傷血。


人體完美的天然設計是這些離子大部份被困在人體的細胞內,或是被適當的蛋白質載體包載著,令其不影響人體正常血液的運作。

要將這大量的離子關進細胞內,必須以主動的離子泵不斷運作才能達到目的。而運作這些主動的離子泵(ATPase),是必須有大量的能量(ATP)才行。

甘味,就是人體的食物(葡萄糖),提供足夠的能量給離子泵(ATPase)正常運作,  故能制約鹹味(鈣和鎂等礦物離子)為血液帶來不良的影響;故甘勝鹹。



易龍       09/01/2024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