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15日 星期一

五藏(3c)

 五藏(3c)



【黃帝內經·素問04】: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陰陽表裏,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



*****


中央黃色:中央屬土,故其色黃。

入通於脾:這組的人體神經活動,立論者稱其為“脾”。

為何稱其為“脾”?

脾者,卑將也,是人體負責執行命令的神經系統。人體的運作類似行軍作戰,而脾就是負責執行將軍命令的卑將,其中包括了作戰、糧草補給、資源的運送等等。

開竅於口:口,是人體補給的關口,故開竅於口。

藏精於脾:脾藏活動的精氣藏於脾,也就是藏於脾藏系的神經細胞內。


*

故病在舌本:甚麼是舌本?

舌表,其功能在於測試五味。

舌本,其功能在於調控舌體的運動,也就是負責人體的說話。


【黃帝內經·素問47】:

“歧伯曰:胞絡者繫於腎,少陰之脈,貫腎繫舌本,故不能言。”


因傷於“舌本”,“故不能言”。


故舌本者,脾藏也:也就是調控舌運動的神經系統。


【黃帝內經·素問19】:

“帝曰:夫子言脾為孤藏,中央土以灌四傍,其太過與不及,其病皆何如。

歧伯曰:太過,則令人四支不舉;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名曰重強。”


“其不及,則令人九竅不通”:

舌乃九竅之一。脾藏有病,不但令舌出現問題,同時,也令眼、耳、鼻、小便、大便出現問題。不通者,運作癱瘓也。然而,以舌主說話,以舌的問題全面反應出脾主思的神經系統上出現了問題。


為何“太過”與”不及“導致的四肢和九竅的疾病都稱為“重強”?


“重強”者,嚴重僵硬、收縮。

原因在於人體所有肌肉的運作,都是對抗性的兩組肌肉活動,無論是調控那一組肌肉的神經出現了過強的活躍性或過低的活躍性問題,受調控的部位都會出現嚴重僵硬、往另一方收縮的問題。這時的器官或部位,只能處於一種僵死狀況,卻不能正常運作;“中風”的病人,就是例子。


【黃帝內經·素問74】:

”厥陰司天,風淫所勝,則太虛埃昏,雲物以擾,寒生春氣,流水不冰,民病胃脘當心而痛,上支兩脅,鬲咽不通,飲食不下,舌本強,食則嘔,冷泄腹脹溏泄瘕水閉,蟄蟲不去,病本于脾。“


“舌本強”……“病本于脾”。


【黃帝內經·素問31】:

”五日,少陰受之,少陰脈貫腎絡於肺,繫舌本,故口燥舌乾而渴。“


舌本,就是脾。脾主津液,舌本病,故導致“口燥舌乾而渴”。


*


其味甘:脾土負責糧食,故其味甘甜。

其類土:以中央多平原,是五穀出產之地,故配以土。

其畜牛:牛,為耕田、拉車的家畜,故配之。

其穀稷:稷為當時人最主要的五穀食糧。   


其應四時,上為鎮星:鎮星,就是土星。中央屬土,故配以鎮星。


*

是以知病之在肉也:肉者,人體所有器官運動的動力來源,其中包括腸胃的運動、血管的收縮、眼睛的運動、聲帶的發聲,舌頭的運動等等。


【黃帝內經·素問22】:

“脾病者,身重善肌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腳下痛,虛則腹滿腸鳴,飧泄食不化。”


【黃帝內經·素問29】:

”帝曰:脾病而四支不用,何也。

歧伯曰:四支皆稟氣於胃,而不得至經,必因於脾,乃得稟也。今脾病不能為胃行其津液,四支不得稟水穀氣,氣日以衰,脈道不利,筋骨肌肉,皆無氣以生,故不用焉。“


“脈道不利”的脈,是指經脈,也就是指神經,並非指血液供應。


五藏的脾,是指人體中樞神經自主或不自主,受命令於心而調控人體全身運動的神經系統。


“知病之在肉”是指脾沒有命令發出,或是傳達脾命令方面出了問題。今人體的肌肉運作出現了疾病,故知脾藏生病。


*


其音宮:宮音,在五音中位中,故配以中央。

其數五:五生土,在數中處中位。

其臭香:土出之物,以香氣吸引進食者。



*****

【黃帝內經·素問03】: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五藏以陽氣為本。要確保人體健康,能正常運作,就要確保陽氣能運行暢順。陽氣若受到阻厥,則會出現“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



【黃帝內經·素問29】:

“帝曰:脾不主時,何也。

歧伯曰:脾者土也,治中央,常以四時長四藏,各十八日寄治,不得獨主於時也。

脾藏者,常著胃土之精也,土者,生萬物而法天地,故上下至頭足,不得主時也。”


脾”常以四時長四藏“,是負責運送“精氣”給其餘四藏者,故必須陽氣衡穩,不能隨四時而變化,故不主四時。



【黃帝內經·素問47】:

”夫五味入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


【黃帝內經·素問44】:

”脾氣熱,則胃乾而渴,肌肉不仁,發為肉痿。“


為何會出現“脾氣熱”?


凡事必須查根究底,尤其是治病,更是不能見病治病,必須深究病因何在,才能一針見血,根除病禍。


“脾氣熱”的病因在於外為風寒所困,導致脾陽不能外宣,故出現郁熱。故治療當以散其風寒阻厥,通其陽氣,則人體能恢復正常運作。


若見病治病,則以苦寒攻下,達到一時之快;卻是自傷陽氣,令外邪風寒更加深厥,將人體變成裡郁熱,外寒涼的身體。這時的人體,會容易出現潮熱,易出汗,怕熱不怕冷的不正常現象。


*****




易龍            15/08/2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