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21日 星期一

兩感於寒而病者

 兩感於寒而病者




【黃帝內經·素問31】: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傷寒論】:

“凡傷於寒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若兩感於寒而病者,必死。”


【黃帝內經】這小小的一段話,到底說出了傷寒病的甚麼?


甚麼是傷寒病?


【傷寒論】:

”《陰陽大論》云:春氣溫和,夏氣暑熱,秋氣清涼,冬氣冷冽,此則四時正氣之序也。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其傷於四時之氣,皆能為病。以傷寒為毒者,以其最成殺厲之氣也。 

中而即病者,名曰傷寒;不即病者,寒毒藏於肌膚,至春變為溫病,至夏變為暑病。

暑病者,熱極重於溫也。

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多溫熱病,皆由冬時觸寒所致,非時行之氣也。 “


“冬時嚴寒,萬類深藏,君子固密,則不傷於寒。觸冒之者,乃名傷寒耳。”

這段文字說明了傷寒病的由來。就是說,人在嚴寒的環境下,因保暖不足,被寒氣所傷,導致身體出現不適的疾病情況;這種疾病稱為傷寒。


【傷寒論】:

”尺寸俱浮者,太陽受病也,當一、二日發。以其脈上連風府,故頭項痛,腰脊強。 “


”太陽受病也“,就是病發於太陽經脈。因頭後、項背、腰脊屬太陽經,故出現“頭項痛,腰脊強”的病症。


【傷寒論】:

“尺寸俱長者,陽明受病也,當二、三日發。以其脈俠鼻、絡於目,故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 ”


”陽明受病也“,就是病發於陽明經脈。因鼻、目、面、胃屬陽明經,故出現“身熱、目疼、鼻乾、不得臥”的病症。


【傷寒論】:

”尺寸俱弦者,少陽受病也,當三、四日發。以其脈循脅絡於耳,故胸脅痛而耳聾。“


”少陽受病也“,就是病發於少陽經脈。因耳、人體兩側屬少陽經,故出現“胸脅痛而耳聾”的病症。


為何人體被風寒所傷,三陽經會出現以上的病症?


風寒,就是人體受了風寒的意思。當人體受了風寒,體溫下降,神經細胞內的病毒釋出。病毒入血就會導致發燒,污染周圍組織,就會導致受污染組織發炎,出現紅、腫、熱、痛,所以,受牽連的肌肉繃緊、疼痛,受牽連的關節紅腫、疼痛。


是否一定是太陽經先受風寒?


太陽經又是甚麼意思?


傷寒,就是人體受了風寒。

傷寒,就是今天的嚴重感冒,也就是嚴重的病毒感染。


感冒和傷風,都是病毒感染。


哪傷寒、感冒、傷風有何差別?


在過往,醫學專家會給你說,感冒是由流感病毒或感冒病毒導致,傷風是由傷風病毒導致。


事實,並不是這樣。傷風、感冒、傷寒三者的差別不在於病毒的不同,其差別只在於人體受風寒的程度;只是上呼吸道(鼻、咽喉)受了風寒,其中的病毒活躍釋出導致的炎症,臨床上一般稱為傷風;若然上呼吸道加上其他身體部位受了風寒,其中的病毒活躍釋出導致的炎症,臨床上一般稱為感冒;至於傷寒,是整個人體嚴重受了風寒,病毒活躍釋出導致的炎症是廣泛性的(這就是現代醫學所說的嚴重感冒),是可以令人喪命的。


世上所有寄居於人體的病毒,都可以導致傷風、感冒、傷寒,因為這三者臨床症狀就是人體免疫系統清除釋出病毒或病毒蛋白的發炎反應,與甚麼病毒感染絕對無相關。


患上感冒是否會導致發燒,要因應受風寒的程度;如果有大量病毒釋出入了血液,就會出現發燒的發炎反應。傷寒是嚴重的感冒,所以患傷寒的人出現發燒的情況更常見。


發高燒對人體有害嗎?會奪人性命嗎?


發高燒只是因人體受了風寒,大量病毒(各種的病毒)釋放入血,觸發了人體發炎機制的表現。當人體有大量病毒活躍釋入血的時候,全身體其他部位自然也有大量病毒(各種病毒)從神經細胞釋出,導致神經發炎,周圍組織發炎(其中常見的有關節炎、筋腱炎、肌肉炎、皮膚炎、肺炎、腸胃炎、咽喉炎、尿道炎等等。),同時因為神經細胞內的病毒大量活躍繁殖,導致堵塞了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甚至於停頓(死亡)。


病毒感染人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於神經細胞的病毒大量活躍,堵塞了神經細胞的運作,和大量釋出細胞外,污染阻礙了神經細胞的運作;並不是因為發燒燒壞腦或導致人死亡;相反,若抑壓了發燒,會令細胞內的病毒繼續活躍繁殖,持續釋出,同時也減低了人體免疫系統清除細胞外病毒和病毒蛋白的速度,導致更多神經細胞受到病毒感染和污染,繼而更多神經細胞的運作失常,令人體更大機會死亡。縱然死不了,也會出現身體虛弱或嚴重虛弱的情況。


所以【黃帝內經·素問31】說,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 就是這個意思。因為發燒是人體清除病毒的免疫機制。



甚麼是“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


【傷寒論】:

“若兩感於寒者,一日太陽受之,即與少陰俱病,則頭痛、口乾、煩滿而渴;

二日陽明受之,即與太陰俱病,則腹滿、身熱、不欲食、譫語;

三日少陽受之;即與厥陰俱病,則耳聾,囊縮而厥,水漿不入,不知人者,六日死。”


根據【傷寒論】自身的述說,只有病發於陽經才會發燒,病發於陰,是不會發燒的。


這也是【黃帝內經】所說的病發於陽和病發於陰的意思。


病發於陽經,就是發炎症狀的表現;病發於陰,就是病發於神經細胞內,也就是病發於藏(臟)。


若病發於陰,病人就有很大的死亡危機,縱然不死,也必然嚴重衰弱。


單獨病發於陰已經很大機會令人致命,同時加上病發於陽經,陰陽兩病,其死亡率就更高了。這時,病者的發燒和其他免疫力若被消炎退燒藥、抗生素、免疫抑制劑、寒涼的清熱中藥抑制,可說是必死無言。


當人體真正出現陰陽同病時,就是說明了人體的病毒整體都在活躍,並不局限於其中兩經的部位。這才是真正令人致命的原因。



陽經者,其經脈的本體在中樞神經的陣列,不在皮表;在皮膚、筋腱、肌肉的只是穴位,是中樞神經延伸到皮表的神經末梢。


太陽經者,以其神經末梢所分布的部位是人體與外界接觸最多的部位,也就是受陽光照射最多的部位。


陰經者,以經脈的形成來說,跟陽經是同一的結構和分布的理論。只是,在【黃帝內經】和【傷寒論】所說的病發於陰,往往是指病發於五藏(臟),也就是說病發於神經細胞內,並非說病發於陰經。


何以見得【傷寒論】所說的病發於陰大部份是指病發於藏?


若病發於經脈,無論是陽經或陰陽,都是發炎反應,都可以發燒的。


現代的西醫藥和中醫的清熱藥,都是抑制人體免疫系統的治療,對治療病毒感染來說,不但沒有治療作用,相反,是引狼入室的行為。這些所謂的治療,為世上帶來更多“兩感”的病人。


若然再加上多吃生冷寒涼食物,以植物纖維為主飲食,導致人體嚴重營養不良;又再加上嚴寒環境,因已受破壞的人體不懂保暖;人體的免疫力就會嚴重下降。如此身體,豈有不暴發病毒感染,又豈有不死之理。




易龍            22/02/2022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