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3日 星期四

饑荒的飲食

 饑荒的飲食



飲食,是甚麼的一回事?


人類的科技是在進步的,但智力和科學邏輯思維,都在不斷的倒退。為何會是這樣? 又有甚麼證據證明這種現象?


其中一項重要的證據,就是人類飲食方向的錯誤和醫學理論的大倒退。


【黃帝內經·素問22】:

”毒藥攻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


今時今日的飲食觀念,與【黃帝內經】時期的飲食觀念有何差別?


以上的【黃帝內經】,有許多中醫,甚至不是中醫的人都讀過,看似易明易解,卻是誤解一通,導致誤人無數。


“毒藥攻邪”,這一句,【黃帝內經】開章明義已經說明了甚麼是食物和毒藥的功用。

這個一弄錯,甚麼是食物,甚麼是毒藥,甚麼是治療,甚麼是飲食,也就不用再說了;因為再說下去,也只會越說越錯。


“毒藥攻邪”,就是說以有毒的東西(今時之人所說的食物)來治病。


甚麼是毒藥?


【黃帝內經】隨之說,”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這些就是食物,不是毒藥。也就是說,不是以上所說的,就是毒藥。


”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這些東西有甚麼特點,為何可以作為食物?


”五穀,五果”,其味甘甜,含豐富澱粉質,提供糖分給人體,為人體提供最基本的生存因素,就是能量。同時,人體以糖轉化為脂肪,為人體提供建構細胞的原材料。


”五畜“,含豐富蛋白質,為人體的建構提供了原材料。更重要的,蛋白質是建構人體中令人體能夠正常運作酶的原材料。


所以,在五味中,只有甘甜味是食物;酸、苦、澀、辛味都是毒藥。也就是說,進食酸、苦、澀、辛味所謂食物的人,實際上是在食毒藥,對人體進行治療。


酸、苦、澀,是寒毒;辛,是熱毒。


一般人對毒藥的觀念都有錯誤,就是毒藥必定令人致命。


所謂毒藥,就是會改變人體正常功能的東西(化合物);因應程度的不同(也就是毒性的大小),有不同程度中毒的反應;輕者,只會令人不適;重者,才有機會令人致命。


“五菜”,這不是食物嗎?


”五菜為充“,這話已經說明了。就是說“五菜”作為補充、充饑之用,並不是正常主要的食物。也就是說,在正常食物(五穀)不足的情況下,以”五菜“來充實肚腹。然而,“五菜”真的是只能充實肚腹,並不能提供正常的養分(澱粉質和蛋白質)給人體,因為只有大量不能消化的植物纖維。


”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是甚麼意思?


“氣”者,寒涼溫熱也。

”味“者,五味也。


”氣味合而服之”,就是寒熱、五味的選配,以違到飲食的目的,就是”以補精益氣“。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鹹,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緩或急,或堅或耎,四時五藏,病隨五味所宜也。“ 就是說,在正常飲食中,五味溫熱的配合,是以治病附於飲食之中。因此,“五穀”、”五畜“為正常飲食,“五果”、”五菜“為治病的輔助飲食。


今時之人以“五果”、”五菜“為正常飲食,減少或避免食“五穀”或”五畜“。


正常人的飲食,只在饑荒缺乏“五穀”的情況下,才以”五果“、“五菜”來充饑保命。


同時,今時之人服食”五果“、“五菜”不理會其寒熱五味之分,更以寒涼、酸苦澀為有益食物。


這種以饑荒飲食,又不理會寒熱的飲食方式,根本就是自伐陽氣,自我折壽的行為。為何可以說成是健康飲食?


不要作無知的人,胡亂聽從那些錯謬專家的謬說。不然,不但害己,也會為害自己的親人。



【黃帝內經·素問14】:

”黃帝問曰:為五穀湯液及醪醴,柰何?

歧伯對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堅。

帝曰:何以然?

歧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時,故能至堅也。“


【黃帝內經·素問70】:

“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

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常毒治病,十去其七;

小毒治病,十去其八;

無毒治病,十去其九。

穀肉果菜,食養盡之,無使過之,傷其正也。

不盡,行復如法,必先歲氣,無伐天和。無盛盛,無虛虛,而遺人天殃。無致邪,無失正,絕人長命。”




易龍        03/02/2022









1 則留言:

  1. 謹祝
    身壯力健
    龍馬精神

    請教易龍老師,每日飲用茶湯,到底是益是害?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