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8日 星期四

治病標本 (4)


治病標本 (4)

或有人會說,理他甚麼標本,只要暫時解決了病人眼前的問題,不就行了嗎!
這說法跟“中醫、西醫都是醫,誰能治得了病,就是好的治療方法”是一樣的

治病不求本,或是標本弄錯了,會出現甚麼問題?
【黃帝內經】是如此的告訴後人

【黃帝內經】:歧伯曰:治之要極,無失色、脈,用之不惑,治之大則。逆從到行,標本不得亡神失國。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黃帝內經】:暮世之治病也,則不然治不本四時,不知日月,不審逆從病形已成,乃欲微鍼治其外,湯液治其內粗工兇兇以為可攻故病未已新病復起。」

從以下的病症例子,可以體會【黃帝內經】所說的是如何的真確

除了創傷造成的疾病,臨床上所表現的症狀,基本上都是疾病的如:

-        發燒
1.     發燒本是人體發炎的免疫保護機制,是因為有異物入侵人體,進入血液才會觸發啟動的
2.     如使用退燒藥,或中藥的寒涼藥物將其暫時抑制,將會使入侵的微生物在少了抵抗的情況下進入人體
3.     人體將會出現類似服食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的情況,入侵的微生物可使人體的病情更嚴重,甚至致命

-        疼痛、關節腫脹
1.     類似發燒的情況,是人體發炎的免疫保護機制

-        流鼻水、咳嗽
1.     是類似腹瀉的排毒機制
2.     服用收鼻水藥、或鎮咳劑,可使病毒積聚於人體。
3.     鼻中的毒不清除,可導致鼻炎、鼻敏感、鼻竇炎、或失去嗅覺等的疾病
4.     呼吸道中的毒不清除,可導致慢性咳嗽、哮喘、慢性肺阻、或支氣管擴張等的疾病

以下病症若只針對病症()治療,不找出病因()作出治療,其病症只會越治越嚴重,或是反覆發作,或是併發病症叢生;必定不能根治其病症,或是治療毫無效應
-        水腫
-        眩暈
-        中風
-        心臟病
-        失眠
-        肌肉抽搐
-        肌肉麻痺
-        乏力不能活動
-        高血糖
-        高血壓
-        胃脹、胃酸過多
-        癌症、腫瘤

高血壓本來就不是病的根本,只是病症()而已高血壓的出現有兩種意義:
1.     是人體有疾病的病症表現,如發燒一般
2.     是人體自我調節以達到供應養份給缺血組織的反應

所以,只是針對病症()治療,而忽略了病因(),是造成血壓越醫越高,多種併發症出現的因由那真正導致人體心血管問題和中風的並不是高血壓本身,是導致高血壓出現的背後病因由於病因未除,高血壓也繼續的存在,也就給人有了錯覺,是高血壓導致中風等併發症(這跟誤會發燒是導致抽筋的病因是一致的)也由於這一原因,那些中風的病人,大多數也是服用西藥降血壓藥的人

高血糖(糖尿病)本來就不是病的根本,只是病症()而已高血糖的出現有兩種意義:
1.     是人體有疾病的病症表現,如發燒一般
2.     是人體自我調節以達到供應糖份給缺糖組織的反應

所以,只是針對高血糖()治療,而忽略了病因(),是造成血糖越醫越高,多種併發症出現的因由那真正導致人體心血管問題、腎病、中風和所謂的“糖尿腳”,都不是糖尿病本身所致,是導致糖尿病出現的背後病因所致由於病因未除,高血糖也繼續的存在,也就給人有了錯覺,是糖尿病導致中風、腎病等併發症也由於這一原因,那些中風、腎病的病人,大多數也是服用西藥降血糖藥的人

【傷寒論】:「本發汗而復下之,此為(錯誤的治療)也;若先發汗,治不為逆。」
【傷寒論】:「本先下之,而反汗之為(錯誤的治療);若先下之,治不為逆。」

【傷寒論】這治病的先後次序的觀念,不單是應用於治療外感風寒,也是治療所有病的標本法則

【黃帝內經】:「夫陰陽逆從標本之為道也。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淺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也。以淺而知深,察近而知遠,言,易而勿及,治反為逆,治得為從。

中醫的辨證論治,其“辨證”就是找出“病因”的意思
然而,歷代以來,這“辨證”並不多醫者能做到(也就是查案找不到真實的證據),結果是治療無效,或是病症暫時消除,留下後患無窮;或是錯誤治療導致病情更加嚴重,甚至於喪命


由於辨證不清,也導致出現胡亂猜測的“論治”。每天處方開藥,都只能求神問卜,祈望有療效。如此行醫,非【黃帝內經】之醫道最終,將【黃帝內經】、【傷寒論】之醫道推往絕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