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8日 星期二

黃帝內經醫學(05)

 黃帝內經醫學(05)



【黃帝內經·素問01】: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髮去。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男子到了8歲,人體腎氣充足,也就神經細胞開始生長發展,頭髮開始生長,恆齒生長出來,取代乳齒。


***

人體的頭髮和牙齒生長,是直接與“腎氣”有關;而【黃帝內經】的“腎”,就是指神經細胞;“腎氣”,就是指神經細胞的運作。

人體神經細胞的運作,若要發揮其正常的功能,就必須有腦幹的激活;而腦幹最穩定和重要的激活來源,就是來自人體的胃。


女子7歲出現這種變化,男子8歲出現同樣的變化,並不是甚麼陰陽神秘的理論;這是寫【黃帝內經】之人的臨床客觀醫學上科學的觀察事實。這一觀察,也發現了男子的人體生長、發展,比女子是較遲的事實。


***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男子到了16歲,腎氣旺盛,也就是神經系統發展旺盛;整體神經細胞的運作功能高,也就是陽氣旺盛(天癸至)的表現;精液製造能力高,故可以取妻生子。


***

【黃帝內經】以“經脈”的運作來作女子人體生長發展的主要描述,卻以“腎氣”和“藏氣”來描述男子的人體生長、發展。為何?

難道女子只有“經脈”而無“藏氣”?

還是男子只有“藏氣”而無“經脈”?

男子、女子的人體結構真的有不同嗎?


事實上,男女的身體結構、運作,除了生殖器官結構和內分泌之外,其餘的都是一樣的。

而【黃帝內經】的作者,用“經脈”和“腎氣”來表達於男、女身上,是要說明這兩樣是同一種的東西,並不是要表達男女有甚麼分別。


然而,後世醫家不求甚解,對人體的結構運作也不了解;在自己對男女有所偏見的狹隘思想下,更將“經脈”錯解為血管,所以,錯解讀女子為血所生(難道男子可以一刻不用血嗎?);又錯解“腎”是指那排尿的器官,故精液與“腎氣”混為一談;結果,將排尿的器官錯解為主宰男子生長、發展、性功能、生育能力的結構。(難道女子沒有那排尿的“腎”器官,其功能與男子的腎器官有所不同嗎?)


由於這些對【黃帝內經】錯誤的解讀,發展出後世多種多樣錯誤的醫學理論,令中醫學與真實的人體結構、生理脫勾,出現“撞彩”式的治療效果。


***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24歲,男子的腎氣接近頂峰,進入穩定狀態;筋骨發展堅強,人體長出智慧齒,人體發育達到盡頭。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32歲,筋骨粗壯,肌肉豐滿、結實。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40歲,神經細胞運作開始走下坡。這就是女子35歲陽明脈衰的原因,並非血液供應不足。


***

人體的衰退,就是神經細胞運作功能的衰退。


為何是陽明經脈首先衰退?


陽明經的主宰是胃。

胃是人體攝取血糖,調整血糖,調整血壓,激活腦幹提升人體所有神經細胞運作功能的最重要地方。


然而,胃是最容易受傷的對外器官之一。由於胃的受傷不同於其他器官,是關連到其他神經細胞功能的正常運作,尤其是胃陽明經脈的神經細胞運作,與胃的功能更為密切。所以,陽明經的神經細胞功能的衰退是更為明顯先出現。


隨著陽明經脈衰退的出現,其他經脈的衰退也隨之而來,其出現的次序要因個別人受寒的情況。但整體上,陽經的受寒機會必然比陰經高。


***


“髮墮、齒槁”,在過往的主流中醫學,都以排尿器官的“腎”主之。結果,都將矛頭指向內臟腎臟器官醫治。

然而,【黃帝內經】在這裡清清楚楚的告訴世人,女子35歲出現的“陽明脈衰”,就是男子40歲出現的“腎氣衰”;因為其涉及的年歲階段、人體部位、細胞組織,都是同一的層次。


因為神經細胞的衰退,導致“髮墮、齒槁”;若要進行治療,必定只有改善胃寒,才能達到治療效果。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48歲,陽氣(三陽脈)衰敗於上焦,面容無華,頭髮變白。


***

原來神經細胞的運作功能表現,就是“陽氣”的表現;因為神經細胞的運作,必然產生大量的熱能。所以,人體最多細胞活躍,最多熱能產生的地方並不是肝臟,是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也就是頭部。因此,頭部是諸陽交會之處。


***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


56歲,肝氣衰,關節活動能力下降,中樞神經系統的運作衰敗,人體的所有功能都下降;腎藏衰,人體的結構也開始衰退、萎縮。


***

甚麼是“肝氣”?

甚麼是“腎藏”?

甚麼是“腎氣”?


根據【黃帝內經】的描述,“肝氣”就是人體神經系統調控人體活動、細胞組織運作的功能。所以,當這一調控功能下降,人體的活動能力和細胞組織(包括神經細胞自身)的運作都會下降。


“腎藏”是指人體的神經細胞。人的生長、發展始於神經細胞、系統的生長、發展,終於神經細胞、系統的衰退、萎縮。


“腎氣”是指神經細胞自身的功能,與“肝氣”所指的神經系統獨特調控、驅動功能有所差別。


***


“八八,則齒髮去”

64歲,則牙齒、頭髮都脫落得七七八八。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


腎者,其功能如水,是五藏、六府(神經系統)的本體,為五藏、六府執行功能的本體;故腎氣盛,則五藏氣盛,五藏能夠自如運作。


“寫”者,瀉也,流出、執行的意思。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

如今整個神經系統都衰退,人體結構和活動能力隨之而衰,是人體陽氣(神經系統運作)將盡的表現。



“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因此,頭髮變白,身重乏力,走路不穩,失去生育能力是必然的事。


***

其實,【黃帝內經】在開章短短的述說女子、男子的生長、發展、衰老的過程中,已經概括述說了人體的身體結構和運作的根本,五藏、六府是甚麼,經脈是甚麼,陽氣是甚麼,人體生病、衰老、死亡的原因等等,只是閱讀【黃帝內經】之人能夠明白多少而已。


同時,【黃帝內經】在這裡所述說男女衰老的歲數,已是因為神經細胞受風寒(病毒)所傷的結果。

所以,要延長健康、壽命,【黃帝內經】已給世人說明了,就是延長“腎”(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和壽命;也就是要避風寒。


***


*****


【黃帝內經·素問01】: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歧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歧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易龍         28/03/2023












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黃帝內經醫學(04)

 黃帝內經醫學(04)



【黃帝內經·素問01】:

「帝曰: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歧伯曰: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人年老而無子者。材力盡邪?將天數然也?”

人因年老而失去生育能力,是甚麼原因導致?

是因為人體的資源耗盡?

還是因為上天定下來的規律?



“女子七歲,腎氣盛,齒更、髮長”

女子,到了約七歲,人體的腎氣開始旺盛。

甚麼是“腎氣”?


***

腎,在主流中醫學過往的解釋,就是人體排尿的腎臟。

氣,在主流中醫學過往的解釋,更是抽象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東西。

結果,腎氣,就成為了眼看得見的排尿臟器與抽象神秘力量的結合。

人體真的存在這種東西嗎?

【黃帝內經】所說的五藏,真的是指人體腹胸內的五個可以更換的臟器嗎?


“腎”與“賢”兩字有類似的意義,就是藏有珍貴、美好之意。

在人體來說,那裡藏著人體珍貴、美好的東西?

這地方就是人體的神經細胞。

神經細胞藏有人體甚麼珍貴、美好的東西?

神經細胞藏有人體的基因(DNA)。這基因,就是人體珍貴、美好的東西。


其他細胞也藏有人體的基因,為何只說神經細胞為“腎”藏,其他細胞不是?


原因在於神經細胞所藏的基因主宰著人體的生長、發育、思想、活動等等所有的東西。所以,腎藏被稱為“先天之本”,其原因在於人出生後,人體所有的東西都由神經細胞支配;所以,只有強健的神經細胞、系統,才能夠有出生後健康、長壽的人生。


人體的生長,必須依據神經細胞基因的表達來生長。這是兄弟姊妹中,甚至孖生子女之間有所分別的最大原因。其原因在於其神經細胞被病毒所傷害的程度各有不同,故在神經細胞基因表達上各有差異。


人體的發育,必須依據神經細胞基因的表達來發展。


人體的思想,必須依據神經細胞基因的表達來思想。


人體的活動,必須依據神經細胞基因的表達來活動、運動。


***


“腎氣”,就是人體神經細胞基因表達的能力,也就是神經細胞的運作能力。

“盛”者,充足也。也就是神經細胞的運作能力充足。


“齒更”:神經細胞的運作能力充足,令到骨骼的成員“恆齒”生長出來,取代乳齒,故“齒更”。


***

人體的骨骼生長,維護,全都是神經細胞所主宰。

生長骨骼的次序:

1. 神經細胞的延伸;

2. 血管緊貼神經細胞一同延伸;

3. 神經細胞分泌激素吸引造骨細胞前來,並分泌出骨質;

4. 神經細胞分泌激素吸引破骨細胞前來,修飾、清除過多的骨質。


所以,牙齒和所有骨骼中,都是佈滿了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隨後負責人體骨質疏密的調控,因應人體活動能力的需要,令人體達到最有效的運作。


全身所有細胞組織的生長、發展,都由神經細胞主宰;神經細胞延伸到那裡,人體的組織就生長到那裡;所以,人的高矮,其關鍵在於神經細胞的運作能力,並不在於基因(DNA)本身。


“腎氣”就是神經細胞的運作功能,其運作的能力(基因的表達),主宰著人體由生到死的一切。

這就是【黃帝內經】的“腎藏”,是人一生生、長、老、死的主宰。


***


“髮長”:頭髮的生長,同樣受著神經細胞的主宰。



“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衝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約14歲,“天癸至”。

甚麼是“天癸至”?

天癸,是陽氣的意思。天,是天干;癸是天干的盡頭。所以,天癸至者,陽氣盛也。

所以,“任脈通,太衝脈盛”,

也就是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正常運作,故所有經脈暢通。


“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是人體內分泌的最高主宰;只有中樞神經系統能夠正常運作,人體才能有正常的內分泌,女子才能“月事以時下,故有子”。


***

“腎氣盛”與“天癸至”有何分別?

腎氣者,指單獨神經細胞的運作功能。

天癸者,指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運作功能,其中包括了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發展。只有神經細胞與神經細胞之間的聯繫發展完善,人體的經脈才能完全正常運作,內分泌系統才能正常運作。


幾多歲,人體出現甚麼變化,並不是【黃帝內經】中醫學的理論;是寫【黃帝內經】之人臨床實在的客觀觀察統計,是科學數據的表達。


***


“三七,腎氣平均,故真牙生而長極”

21歲,女子的腎氣接近頂峰,進入穩定狀態。

這時,長出智慧齒(真牙),人體的生長發展到達盡頭。


“四七,筋骨堅,髮長極,身體盛壯”

28歲,筋骨堅強,頭髮的長度已達盡頭,人體結構、運作處於旺盛、強壯狀況。


***

人體的運作,跟人體的神經系統健康程度是直接掛勾的。

***


“五七,陽明脈衰,面始焦,髮始墮”

35歲,陽明經脈的運作開始走下坡,面容開始失去光澤,頭髮開始脫落。


***

從以上的描述,人應該明白到人的皮膚好壞,與甚麼有關?


今時今日的西醫學和美容學,基本上當人體是死物處理,所以出現冷縮熱脹的現象,說熱和糖會加速皮膚的衰老。


但【黃帝內經】明確的告訴世人,皮膚的衰老是神經細胞和系統的衰敗而導致;而熱和糖正是減慢神經細胞衰敗的最重要東西。


從以上【黃帝內經】中也說明了脫髮的原因,這一原因跟接受化療的脫髮原因是一樣的。就是因寒涼或生冷傷害了“胃陽”,繼而影響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導致“腎氣”衰敗而脫髮。

***


“六七,三陽脈衰於上,面皆焦,髮始白”

42歲,太陽經脈、陽明經脈、少陽經脈三脈都衰退,面容全面失去光澤,頭髮開始變白。


***

為何頭髮會變白?

如何能夠使白髮變黑?

***


“七七,任脈虛,太衝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

49歲,整個中樞神經系統的聯繫運作都衰敗,故所有經脈都不能正常運作(整個神經系統都不能正常運作)。


甚麼是“地道不通”?

地道者,相對於“天癸”而言。

“天癸竭,地道不通”的“天癸”既然是人體的中樞神經系統,“地道”就是指人體的肉體運作,也就是肉體不能正常運作。

人體的結構、運作,實質分為兩部份,就是屬天無形的中樞神經運作(陽氣的表現),和屬地有形的人體運作。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的衰敗,不但導致人體不能正常運作,也導致“形壞”(身體衰退),女子失去生育能力。


***

是甚麼導致經脈的衰敗?

又是甚麼導致中樞神經系統的衰敗?

在男子的人生過程中,【黃帝內經】已經作了明確的解讀。


雖然歧伯在為黃帝解說人無子的因由,但讀【黃帝內經】之人不應將重點全放於生育功能上。歧伯實質是在解說人體的整個人生過程,只是以生育帶出話題而已。


讀【黃帝內經】之人若心存偏見,則會出現強解、誤解的現象。這樣,不但不能學到【黃帝內經】中所說的正確醫理,反而會錯走歪理的道路,害己害人。


***


*****


【黃帝內經·素問01】:

「丈夫八歲,腎氣實,髮長、齒更;

二八,腎氣盛,天癸至,精氣溢寫,陰陽和,故能有子;

三八,腎氣平均,筋骨勁強,故真牙生而長極;

四八,筋骨隆盛,肌肉滿壯;

五八,腎氣衰,髮墮、齒槁;

六八,陽氣衰竭於上,面焦,髮鬢頒白;

七八,肝氣衰,筋不能動,天癸竭,精少,腎藏衰,形體皆極;

八八,則齒髮去。

腎者,主水,受五藏、六府之精而藏之,故五藏盛,乃能寫。

今五藏皆衰,筋骨解墮,天癸盡矣。故髮鬢白,身體重,行步不正,而無子耳。」


*****


【黃帝內經·素問01】:

「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

歧伯曰:此其天壽過度,氣脈常通,而腎氣有餘也。此雖有子,男不過盡八八,女不過盡七七,而天地之精氣皆竭矣。

帝曰:夫道者年皆百數,能有子乎?

歧伯曰:夫道者能卻老而全形,身年雖壽,能生子也。 

黃帝曰:余聞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此其道生。

中古之時,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於陰陽,調於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亦歸於真人。

其次有聖人者,處天地之和,從八風之理,適嗜欲於世俗之間,旡恚嗔之心,行不欲離於世,被服章,舉不欲觀於俗,外不勞形於事,內旡思想之患,以恬愉為務,以自得為功,形體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數。

其次有賢人者,法則天地,象似日月,辯列星辰,逆從陰陽,分別四時,將從上古合同於道,亦可使益壽而有極時。」



易龍         23/03/2023













2023年3月19日 星期日

黃帝內經醫學(03)

 黃帝內經醫學(03)



【黃帝內經·素問01】: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

上古有智慧、賢德之人的教導。

這一情況就如今時之人讀上古的醫書,現代人讀【黃帝內經】和【傷寒論】。

到底是今時之人的醫學智慧勝過上古之人,還是現代人的醫學智慧勝過【黃帝內經】時代的古人?

中外歷史(【聖經】和【黃帝內經】)都是同樣的告訴我們,人類的壽命從上古到現代,都是只有越來越短。


為何會是這樣?



“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甚麼是“虛邪”?

甚麼是“賊風”?


“虛邪”者,令人體虛弱的邪氣。

能令人體變得虛弱的東西,在【黃帝內經】時代的人是看不到的,只能感受得到。所以,稱這種令人虛弱的邪氣為“虛邪”。

這虛邪在甚麼時候會感受得到?

就在人受了風寒時,人就會感受到人體變得虛弱。所以,風寒就成為了令人生病,變得虛弱,可以感受到、見到的實在病因。


“賊風”者,偷竊或盜取人體健康的“風”,也就是令人體生病的風寒。



“恬惔虛無”

恬惔者,是指心理上順從自然地生活,並不是刻意的進行苦行的生活。

過度的慾望和刻意的苦行生活,都不是恬惔虛無的生活;因為兩者都已經違反了“虛”,甚至“無”的情況。

所謂“虛無”,是心中不被慾望所充滿。刻意的苦行,也是一種慾望。


現代人有錯誤解讀“恬惔虛無”的,將其延伸到飲食的味道要淡而無味。這是絕對的錯誤和危害健康的行為。



“真氣從之”

“真氣”者,人體神經細胞正常運作的表現;也就是神經細胞能夠順從著人體的生存需要而運作。


除了“真氣”,還有其他的氣嗎?


在古時,凡眼看不見,手抓不到,但又感覺其存在的東西,都被稱為“氣”。所以,在人體中有多種多樣的“氣”,其中包括了陽氣、陰氣、寒氣、邪氣、清氣、濁氣等等……


“精神內守”

精是神的根本,神是精的生化、表現。

以現代的說話來表達,精是神經細胞賴以生存、運作的東西;神是神經細胞生存、運作的表現。

“內守”者,沒有離失。


“病安從來”

神經細胞若能正常運作,人體也不會有生病。因為人體的生病,就是運作的失常,也就是神經細胞的衰老或運作受到影響。


“是以志閑而少欲”

“志”者,思想也。“閑”者,簡樸、踏實。

思想簡樸、踏實者,非分的慾望自然就少。


“心安而不懼”

思想簡樸、踏實者,非分的慾望自然就少;為了達到慾望的擔憂,或不擇手段的行為就不會有,心中自然安然無懼。


“形勞而不倦”

形勞,是指肉體的勞動。

不倦,人的精神狀況沒有出現疲倦。

這說明了甚麼?

說明了體力勞動,肌肉消耗能量,並不是人體疲倦的最大來源;除非在饑餓缺糖的情況下。神經細胞的疲倦,才是人體疲倦的表現。所以,神經細胞越是健康,人體疲倦的速度和程度越慢,越低。

這就是人體疲倦的科學事實。


“氣從以順”

“氣”,是指神經細胞運作表現。

“從”,隨從著。

隨從著甚麼?

隨從著人意,也就是隨意而行。能隨意而運作的神經細胞,是為順暢。

中風的病人,神經細胞不能隨意而運作,是明顯的例子。


“各從其欲”

各人能順從自己的意願而生活。


“皆得所願”

各人都能夠稱心如意的生活。


如何能夠“各從其欲”,“皆得所願”?


關鍵在以下。


“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

食物不講求珍貴,種類的多少;只講究食後是否令人健康。

衣著不講求華麗、珍貴,款式的多少;只講究是否能容易製造、能夠保暖、有合適的禮儀。

在那處生活,就得隨從當地的風俗、生活方式,不標奇立異。

各人只要有正常的生活條件,不用羨慕別人是否富貴,或身份地位高低。

這種就是簡樸的生活。


“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

若心存簡樸,則對無謂的嗜慾(不能吃得飽、穿得暖、不需要的金錢、無意義的身份地位)不感興趣。

一些誘惑人心偏離常規、正道的事情,對其不能造成影響。

愚者,思想愚昧者;

智者,思想敏捷者;

賢者,有好行為之人;

不肖者,沒有好行為之人;

各種人都無懼於天地間悠閒自得地生活。



“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由於上古之人過著簡樸、悠閒自得的生活,所以,其神經細胞的質素保存良好,衰退的速度慢。

“德”者,本質也。

由於神經細胞的質素保存良好,“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


***

解讀【黃帝內經】是要將作者想說的話全面解讀,需要根據前文後理為依據,不能根據自己的意思來解讀,也不能咬文嚼字的單一解讀;因為作者想表達的一大段話,往往只用一句句子記錄下來。這是文字表達和說話的最大分別。只是,古時的文字記錄更為精簡,以及一字多意。


***



易龍         20/03/2023












2023年3月18日 星期六

黃帝內經醫學(02)

 黃帝內經醫學(02)



【黃帝內經·素問01】: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

今時之人的生活、飲食與上古之人截然不同。

有甚麼不同?

是比上古之人更健康嗎?

不是的。

今時之人以酒當作水液,毫無節制的飲用,以胡作妄為為常行。


“醉以入房”

醉酒後進行房事。


***

不跟常規行事,凡事胡作非為,根本就是醉酒的行為,是失去理性的行為。這種醉酒的行為,就會導致以下的結果,並非單指房事。


***


“以欲竭其精”

失理智的縱情虛耗精力。

這裡所說的不要誤解為男性的精液。【黃帝內經】所說的是人,不是男人或女人。

“精”,是人體的精氣,是神經細胞(腎)的活動原料。


“以耗散其真”

人體的所有行為,最終,最多的消耗都是神經細胞(這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腎)。神經細胞的疲勞,就是人體真氣的損耗。

所以,五情(喜、怒、悲、思、恐)的太過,都能大量損耗神經細胞的真氣(精氣),導致神經細胞出現不正常的運作,或停頓。這就是嚇死人和笑死人的最終原因。


***

人在運動時的疲勞是來自調控肌肉的神經細胞,並非來自肌肉細胞。因為只有解讀神經細胞中基因訊息的蛋白重複大量出現,就會將神經細胞的運作塞死,最終停止下來。這種疲倦,不是大量補充糖分和氧氣可以立即解決的。


***


“不知持滿”

不懂保持神經細胞精氣充足的重要性。

要保持神經細胞精氣的充足,必須有適當的休息,正確、充足的飲食。

甚麼是正確、充足的飲食?

現代人當以當時的人(今時之人)引以為鑒,作出深徹的反思。


“不時御神”

在不適當的時間、季節,作出不適當的活動。

猶如在日間睡覺,晚間耕田的顛倒行為。


“務快其心”

失去理智的縱情於過度的慾望。


“逆於生樂”

生活於違反正常自然規律的生活之中。


“起居無節”

生活起居毫無節制、規律。


“故半百而衰也”

因此,到五十歲,人就出現衰老、退化。


***

在過往習醫的人來說,不要說對【黃帝內經】中的陰陽和醫理有錯誤的理解;就是在醫的基本觀念上,已出現令人難以置信的錯誤。

這錯誤就是只有男人有陽氣,所以,凡說到陽氣或精氣,都是指著男人說的。

但是,【黃帝內經】真的是如此,只說男人嗎?

這顯然是讀【黃帝內經】的人對其錯誤的理解。

【黃帝內經】在隨後的內容,即先說女人的生理和病理過程,是跟男人有著同等的描述。


事實上,世人不單在習醫的思維上被人不知不覺的以錯誤的訊息洗了腦;在許多以為對的事物上,都是被錯誤的資訊洗腦;導致凡事都偏離大自然的規律而行(逆天而行),還以為自己走在科學與事實之中。


原來,一生中都在錯謬中渡過,從未看見過真理。比世上其他動物活得更為可悲呀!


***


【黃帝內經·素問01】: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易龍         18/03/2023













2023年3月12日 星期日

黃帝內經醫學(01)

 黃帝內經醫學(01)



***

讀中醫學,若沒有讀過【黃帝內經】,根本就沒有讀過中醫學;因為中醫學的所有醫學理論都是出自【黃帝內經】。

然而,後世醫家甚少能正確解讀【黃帝內經】,結果導致中醫學醫理神化不通,弄成了自圓其說的神化巫醫。

現代編寫大學中醫學教本的,更是神奇,將西醫學理論(即是溫病學說)強行與【黃帝內經】的醫理結合,甚至凌駕於上,成為了今天不中不西的無用怪物(只是對人類的傷害不及西醫學罷了)。


到底,【黃帝內經】的醫理真的是如此難明嗎?


事實並非如此。

自古到今,只是閱讀【黃帝內經】的人,絕大多數都已是被錯誤的醫學理論充實了,根本無法再接受正確的理論。現代人更是被西醫學那套錯誤的醫學科學觀所誤導,未讀已對【黃帝內經】有了偏見;再加上那些所謂懂得西醫學的人,根本對西醫學的人體生理學和解剖學都未了解清楚,就以自己錯誤有限對人體的了解來閱讀【黃帝內經】,結果是越讀越錯。


另一方面,讀古書不能咬文嚼字,單一從字面上來解讀;因為古人寫下來的文章與說話時的表達,是有天淵之別的。


***



【黃帝內經·素問01】:

「乃問於天師曰:

余聞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上古之人”

【黃帝內經】成書於西漢之前。在西漢前的人當稱自己為“今時之人”,所以,上古之人當在當時過千年之前的人。


“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

“春秋”就是年歲。上古之人的平均年歲都是過一百歲之人。不但是過百歲,最重要的是能自由自在的正常活動、幹活。


“今時之人,年半百而動作皆衰者”

然而,今時之人,年過五十就身體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令人體不能正活動、幹活。


“時世異耶?人將失之耶?”

到底出現了甚麼問題?

是因為時世的差異?

還是人自己做錯了甚麼所導致?


***

從現代人所推測科學和醫學發展的角度來看,西漢前的科學和醫學發展應該先進過上古之人。

為何寫【黃帝內經】的人會發出這個不合乎現代人邏輯的問題?

到底是寫【黃帝內經】的人觀察性和警覺性高?

還是現代的人低能冇腦,根本沒有思考反醒的能力?

懂得閱讀【黃帝內經】的人,就是這簡單的開頭一問,已是值得讀者深思細慮,對面前的醫學作出深深的反醒。

讀者若對此問題沒有感覺,繼續讀下去,也是無法讀得懂【黃帝內經】。因為你的心已被錯誤的醫學充實了,再沒有空間接受其他正確的東西。


***



「歧伯對曰: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於陰陽,和於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故能形與神俱,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上古之人,其知道者”

上古之人大多數都懂得天道(大自然的法規)。


“法於陰陽”

凡事跟隨大自然規律而生活。

“陰陽”者,這裡不應解讀為狹義的陰、陽,應該解讀為天道。


“和於術數”

也是凡事跟隨大自然規律而生活的意思。

“和”,協調、和諧。

“術數”,人用以記載大自然規律的方法。

“陰陽”者,天地萬物的表現。


“食飲有節”

甚麼是有節?

一般人,都會將“有節”單純解讀為飲食的分量和過於肥甘厚膩上。

事實上,分量和肥甘厚膩並不是人要節制的重點。

“有節”,也就是禮節、節制,以人的主動意志來跟隨大自然規律和事物的規律來行。

在飲(指的是飲酒)方面,分量是需要人以意志來節制的。但在食方面,分量和肥甘厚膩,是不需要人用意志去節制的,正常的人體是會自動有限制的。而人體真正要節制的,是食物的生與熟、冷與熱、食物的種類是否適合等等;因為這些才是致病的真正因素。


“起居有常”

生活起居隨從大自然規律,也就是隨著天地間的陰陽變化而生活,是謂之“有常”。


“不妄作勞”

隨從大自然規律,隨著天地間的陰陽變化而活動、工作。


“故能形與神俱”

由於凡事都能跟隨大自然規律,順從天地間的陰陽變化而生活,人體的器官組織(形)和神經系統(神)自然能保持良好,沒有急速衰退。


“而盡終其天年,度百歲乃去”

因為神經系統(神)能活到大自然賦予人類的年歲(天年),也就是約120歲;所以,上古之人皆能健康過百歲而離世。


***

其實,以上短短的幾句,已將整部【黃帝內經】,人體生病的原因,人如何能夠健康長壽的重點,都精簡地說了。

這就是古醫學典籍,一句說話,基本上可以用一本書的篇幅來作解讀。


***



「今時之人不然也,以酒為漿,以妄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滿,不時御神,務快其心,逆於生樂,起居無節,故半百而衰也。」


「夫上古聖人之教下也,皆謂之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是以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氣從以順,各從其欲,皆得所願。故美其食,任其服,樂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勞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賢、不肖不懼於物,故合於道。所以能年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易龍         13/03/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