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9日 星期一

陽明脈解(6)

 陽明脈解(6)



【黃帝內經·素問30】: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此人瘋人瘋語,不避親疏,隨處高歌。為何?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陽盛者,熱盛也。熱盛則令人狂躁。


在一些自閉症的病人身上,也經常會出現這種情況,也就是過度活躍症。


本人在臨床上的觀察、治療,發現這種陽明病症,在成年人身上出現就是抑鬱---癲狂症;在兒童身上出現就是自閉---過度活躍症。兩種病症都是由風寒厥阻陽明所致,並非有大量的熱所導致。不同的是幼兒發病影響其語言能力,所以,兒童病發只會出現在過度活躍症的表現上;加上兒童因缺乏語言能力,心中郁熱不能透過語言表達,所以,其狂躁程度更嚴重,更有些會自我傷害身體來發洩郁熱。



”而不欲食“。陽明熱盛,激活整個大腦的活動能力,令人處於作戰狀態,故不欲食。

事實上,並不只是不欲食,此人可以不眠不休。這一情況,在過度活躍症的兒童是同樣出現的。



“不欲食,故妄走也。”

並非不欲食會令人“妄走”,是有“不欲食”的症狀的同時,其人會出現“妄走”的情況。


不欲食、妄走、不眠不休,不但會出現在狂躁症的病人身上,也會出現在過度活躍症的兒童身上。


***

為何安非他命這類中樞神經興奮藥,能夠減少兒童的過度活躍症?


原因應該是中樞神經興奮劑能夠全面激活腦部活躍性,令人體的冷熱感覺對比減低,令人郁熱煩躁減低;另一方面,因中樞神經興奮劑會快速虛耗原本不多的神經細胞資源,故服藥隨後,可令人出現疲倦狀態。


***

抑鬱---狂躁症、自閉---過度活躍症的病症治療切忌清熱攻下,因為這種治療,只會將外面的寒厥深引入內,造成更大的傷害。


根據本人的治療心得,在臨床治療上,只能用溫裡散寒治療,才能達到長治久安。


患有自閉---過度活躍症的病症兒童,其治療必須要在發病之初及早以正確的中醫藥治療,才能將問題逆轉過來,改變其一生的命運。


*****


【黃帝內經·素問78】: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易龍         20/12/2022












2022年12月13日 星期二

陽明脈解(5)

陽明脈解(5)



【黃帝內經·素問30】: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為何這些人會脫衣而走呢?原因何在?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熱盛於身”是這些病患者脫衣而走的原因。


為何會出現“熱盛於身”?

這些病人到底是患了甚麼病 ?


後世的中醫,治療這些人的疾病就是“清熱”。因為熱盛是這些病人現在的表現。


然而,【黃帝內經】已經說明,“治病必求於本”。


甚麼是這疾病的“本”?

“本”,就是形成疾病的根本,也就是病因。


難道“熱盛”是這疾病的根本?

斷然不是。


熱盛,只是這疾病的結果,也就是這疾病的最後症狀表現。所以,只是疾病的“標”,並非“本”。


哪為何後世醫者都只是治其標,而不懂治其本。


原因是治標容易(也就是西醫學的治療方式),因為直接能見;而治本難,因為要從病機中推本尋源。更直接的說,因為這些醫者根本不明白疾病是怎樣形成的,又如何治得了 “本” ?


也就是說,後世治病,絕大多數的中醫和全部西醫都不明白疾病是如何形成的,更不知道病因何在;所作出的治療,自然都是症狀舒緩而已。


然而,有人會問,被譽為中醫學臨床寶典的【傷寒論】,其治療陽明熱盛,也不就是用氶氣湯這攻下清熱的方法嗎?


這就是世人讀死了【傷寒論】的問題所在。

【黃帝內經】已說了,急則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黃帝內經·素問65】:

“病發而有餘,本而標之,先治其本,後治其標。病發而不足,標而本之,先治其標,後治其本。”


而【傷寒論】所作出的治療就是先治其標,後治其本。也就是說張仲景在短暫使用承氣湯治療後,必需再用解表治療,給予病者根本的治療。所以,在【傷寒論】中,張仲景多次重復強調,表未解者,當解其表。


“熱盛於身”的病因在於風寒外困。由於風寒長時間未解,導致人體散熱功能受到破壞,導致由體內中樞神經系統(五藏)所產生的熱(陽氣)積聚於內,不能正常外散。


隨著風寒的累積,人體散熱系統受風寒(病毒)破壞的程度逐漸加深,熱郁結在裡的程度也越來越嚴重;最終嚴重干擾人體對冷熱的感覺,令人體出現身熱不用穿衣的感覺,同時也煩躁不安,行為暴躁。這也就是世人所稱的“熱底”體質。這等人冬天不用穿厚衣,夏天甚惡熱。


事實上,從【黃帝內經】描述其人素不能上的高處內容,已可以看到,其人素來並不是如此熱盛;只是當熱累積到某程度,或因散熱系統突然再受風寒破壞,導致突然間體內積熱更甚而致。


這些熱盛病人的病症,在今天就是癲狂症,是與抑鬱症相對的兩極病症。


所以,精神病的元兇就是風寒(病毒),並不是其他。治療精神病的根本方法就是驅散風寒。驅散風寒就是“理氣”,也就是後世所說的散結解郁。其關鍵在於陽明胃,不在於肝。


***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黃帝內經·素問78】: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易龍         13/12/2022












 

2022年12月10日 星期六

陽明脈解(4)

 陽明脈解(4)



【黃帝內經·素問30】: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陽明病甚者,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其所登上的高處,是平日不大可能上去的;然而,在病發時,卻能輕易上去。為何?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為何“四支者,諸陽之本也”?


要解讀【黃帝內經】,必須以【黃帝內經】的定義為解釋。


甚麼是【黃帝內經】的陰、陽?


【黃帝內經】定義人體的內為陰,人體的外為陽。

人體的“氣”生成於體內的五藏,故五藏屬陰,其所產生的氣也屬陰,故稱為“陰氣”。


人體的“氣”由內往外走,相對而言,在外的氣就被稱為“陽氣”。在陰陽的相對論而言,人體最外的部位,必定是陽,故陽氣由此而生;這也是所有陽脈起於四肢末端的因由。


所以,【黃帝內經】以“四支者,諸陽之本”。本,就是手足陽經脈“陽氣”的起源處。


人體,手足的陽經脈,都是調控人體伸展肌的神經組合,是令人體往陽(外、伸展)的方向活動,就是伸直腰項,伸直手腳,調控手腳的外展活動。故人體的活動能力,重點來自手足陽經脈的調控能力。


以陽明經脈主肌肉,也就是陽明經脈的神經訊息越強,肌肉的活動能力就越高。


少陽經脈主甚麼?

太陽經脈又主甚麽?


這些,在【黃帝內經】中早已解說。


“陽盛則四支實”。此處的陽盛,當指”胃陽“氣盛,也就是“藏氣”盛。藏氣盛就是腦幹激活的活躍性高。人體所有的正常神經活動,必須有正常的腦幹激活,才能正常運作,其中包括了人體的活動能力、情緒、思維等等。所以,當腦幹活躍性嚴重減低或停止活動,人體就會進入昏迷或死亡。


甚麼原因會導致“陽盛”?


世上,除了一些能刺激人體腦幹神經細胞,提升其活躍性的化合物,如腎上腺素、附子、肉桂等,能令神經細胞產生大量的熱;就只有因受了風寒,病毒破壞了人體的神經調節人體散熱功能,而導致熱(陽氣)的積聚,而出現“陽盛”。


這病毒的破壞,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寒厥”;因風寒引致的厥阻。


“四肢實”,與“四肢虛”是相反的。實,就是有過多的“氣”,就是有過多的活動能力。


過多的“氣”,就是“邪氣”。所以,【黃帝內經】說,實者,只有邪實;虛者,只有氣虛。


為何過多的氣會成了邪氣?


邪者,不正也。過多的氣會令人體出現不正常的運作,故這些氣稱為“邪氣”。


“實則能登高也”。由於四肢有過多的氣,也就是有過多的活動能力,就能登上平日上不了的高處。


所以,人體要有正常的運作能力,要有好的活動能力,保暖,保持著人體有充足的陽氣,但不能過盛,是關鍵性的因素。這也是全身有厚厚皮毛的動物,擁有高度活動能力的最重要條件,也是牠們不能長時間高度活動的限制。



***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


【黃帝內經·素問78】: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易龍         11/12/2022













2022年12月8日 星期四

陽明脈解(3)

 陽明脈解(3)



【黃帝內經·素問30】: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帝曰:其惡人何也。”


為何病者會不喜歡與人接觸?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陽明厥”是甚麼思?


陽明就是胃,厥是寒氣厥阻。胃為寒氣所困,陽明經脈為寒氣厥阻,不能推動人體的陽氣運行,故出現”喘而惋“。


惋者,心情屈結,情緒低落。


為何會出現喘 ?


在臨床上,人氣喘的原因大部份是來自胃受了風寒,並不多是來自肺。


為何?


因為正常人只需要一側的肺組織,就能正常活動,不會出現氣喘。


當胃部受了風寒,傷及胃對腦幹激活的神經系統,或是運作呼吸的神經,這就是氣喘的因由。因為人體的呼吸中樞和心血管中樞就在腦幹,運作的神經就在大腦,若缺乏了胃的激活,整體運作都會嚴重下降、紊亂。


在垂危的病人所注射的腎上腺素,其真正作用的目標就是人體的腦幹。若能激活腦幹,人就能繼續活下去,不然,就是死亡。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有人因氣喘而死,有人有氣喘而不死。為何 ?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若然風寒對五藏造成厥阻,也就是在腦幹的神經細胞運作受到病毒阻厥,其人死亡的機會就會很大。

若然風寒對陽明經脈造成厥阻,也就是在胃部,或大腦的神經細胞運作受到病毒阻厥,其人就只會影響呼吸運作,不會造成生命危險。


***

腦幹神經的活躍性,直接與人體的活動能力、情緒的穩定性、內臟器官的運作、人體的生死直接掛勾。


以胃部作為腦幹最主要、穩定的激活來源,因胃部的運作下降,可導致腦幹的活躍性下降,繼而影響整體人體的活躍程度。


無論是胃部和腦幹,血糖是神經細胞活躍的必要因素,所以,低血糖是其中一項重要因素,除了病毒或寒涼化合物,導致人體出現情緒低下、抑鬱。這應該是現代人大量出現抑鬱症的原因。


所以,在臨床上若要治癒抑鬱症,必定以溫陽散寒方法治其胃,再吩咐病人不要飲食生冷,不要吃清熱寒涼的藥物,不要吃生果,不要吃寒涼瓜菜,少吃菜蔬,以吃米飯為主,吃肉為餸,多吃甜、辛辣、溫熱、燒烤、煎炸食物,不要少鹽少糖,飯餸要好味道,不要吃得太多過飽或食滯。


若然跟從以上方法治療,抑鬱症必定能治,人也能健康長壽。


***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


【黃帝內經·素問78】: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易龍         08/12/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