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3日 星期六

甚麼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

 

甚麼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2)



世上所有生物,包括人體,都以陽氣的正常運行為生;最終,以陽氣受到阻厥而死亡。所以,陽氣的運行,就是人體的生長、健康、壽命的關鍵所在。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黃帝內經】以天地的正常運作來形容人體如何能夠正常運作。


天地如何能夠正常運作?


天地若要正常運作,必須有正常的日照,也就是要有正常的陽氣(”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人體以陽氣運化失常為病,以陽氣斷絕為死。

故養陽者,不但要確保陽氣源源不絕的生化,也要確保所生化的陽氣能夠正常運作,才能達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目的。


如何能夠確保陽氣源源不絕的生化?

又如何確保所生化的陽氣能夠正常運作?


以上兩條問題,就是延年益壽、治病的關鍵所在。

懂得解答以上兩條問題,你就懂得如何養生,如何治病。



甚麼是【黃帝內經】所描述的“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目的?


【黃帝內經·素問03】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就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目。


”陰平“者,指裡氣不多不少,平和之意。也就是說體內的陽氣不鬱結,五臟生化正常。

“陽秘”者,指外氣能源源不絕、密固地溫衛體表。


”陰氣“與精有何分別?


“陰氣”是五臟所生的陽氣,而精是在五臟產生陽氣的物質。以今天的人體生理學來說,五臟是人體中樞神經系統的五個區域;而精,根據【黃帝內經】所描述,是指人體的血糖。


【黃帝內經·素問03】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 


”蒼天之氣“就是指人體的陽氣。


“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


陽氣若失其正常運作,人體的所有運作也會失常。這就是疾病。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人體的陽氣就如天上的太陽,若沒有足夠的陽氣運作,則會運化失常,折壽短命。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這是“陰平陽秘”的結果;也就是一個陽氣養得正常的人體運作。


養者,使其正常存在而不受損。



甚麼是陽氣運作受到損害的表現?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 是指陽氣表現強過裡陰,反倒入裡(“陽氣盛則陽蹻陷”),因為五臟生氣(陰氣)無力,不能將陽氣往外推開之故。故出現了氣(陰氣)積(被抑鬱)於內,陰(裡)不能平(”不得入於陰,陰虛“),陽缺於外,陽(表)不能密的現象。這就是陽氣運作受到損害的表現。



【黃帝內經·素問03】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以其裡氣虛。

體內陽氣虛,則外陽下陷(“并乃狂”);內外陽氣合併,則熱郁於裡;熱郁於裡則令人煩躁,嚴重者則發狂。


外陽下陷是以陽氣周行不息為理解,實際上並沒有外陽入裡的情況。

【黃帝內經】中的陰陽理論基本上以相對論和形象化來理解,並沒有循環不息的陽氣在人體中運行。讀【黃帝內經】的人當理解古人思考事物的方式和哲理觀念,不要強行曲解【黃帝內經】所描述的人體運作,將人體運作變成了神化、抽象、脫離現實的情況。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也就是說陽氣郁於內不能外宣,導致所謂“臟躁”的情況,人體五感也不能正常運作。


到底是甚麼原因導致陽氣被抑鬱於裡?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當人體陽氣被抑鬱於裡,則會出現“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 等等人體虛而易於煩躁的表現。


不是說有陽氣抑鬱在裡嗎,又何會出現虛的情況?


虛者,其氣不足。故無力往外宣發,溫煦和推動人體的正常運作,故出現煩熱、目盲、耳聾、四肢無力等等的表現。



春夏若不能養陽,秋冬會有甚麼結果?


【黃帝內經·素問02】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春夏若不能養陽,秋冬則會出現“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的情況。


”秋為痎瘧“以其陽氣不足,肺為秋涼所傷。


“冬至重病”以其陽氣不足,冬季無力禦寒之故。



秋冬若不能養陰,春夏會有甚麼結果?


【黃帝內經·素問02】

”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泄皮膚,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逆之則傷腎,春為痿厥,奉生者少。“


秋冬若不能養陰,春夏會有”春為痿厥,奉生者少“的情況。


“春為痿厥”以裡氣積蓄不足,當春季人要往外活動時,則無力推動人體運作,出現痿厥的表現。同時,也無力推動人體往外、往上生長。



陽氣生化若進一步受損,則會出現”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的現象。也就是說五臟已無氣可生,由於斷絕”精氣“之故。這就是人死亡的狀態。



到底是甚麼原因令陽氣運化出現問題?


如何才能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




*** 本人的所有醫學文章都是出於本人在臨床上的觀察和治療總結。***




易龍  24/01/2021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