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7月14日 星期日

【黃帝內經】的陰與陽 (1)



【黃帝內經】的陰與陽 (1)


【黃帝內經】中的陰與陽,是學習中醫之人的最基本和最大的障礙這一觀念也是絕大多數中醫最容易誤解,造成自【黃帝內經】時代以後中醫學的最大謬誤

整部【黃帝內經】中的陰陽定義,是以中國【易經】中的陰陽為根本其中以以下條件為人體分別陰陽:
1.      位處
2.      寒、熱
3.      動與不動()



不動
動向












不動




動向


























【黃帝內經】:天地者,萬物之上下也;左右者,陰陽之道路也;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金木者,生成之終始也。氣有多少,形有盛衰,上下相召,而損益彰矣。


陰陽理論,實質上就是相對理;所以,在任何事物中,都可以發現陰陽的存在

【黃帝內經】:陰陽者,數之可十,推之可百,數之可千,推之可萬;萬之大不可勝數,然其要,也。

根據【黃帝內經】中對人體陰陽的描述,當以人體的部位為最優先,其次才是寒、熱。這最優先次序的忽略,是後世中醫學者對【黃帝內經】內容誤解的起始,也是不能通達【傷寒論】的原因

為何這小小的優先次序可以南轅北轍的誤導後世中醫學者?

事實上,整本【黃帝內經】所述說的中醫學,其重點只有一,就是人體“氣”的運作而這“氣”的性質屬陰或陽,是以這“氣”在人體出現或表現的位處而命名,並非以其寒、熱性質而命名;因為凡是人體“氣”的表現(神經活動的表現),必定是帶著熱能,只是所產生的熱量強、弱不同而已從能量絕對的解度來理解,人體所有“氣”的表現,都是溫熱“陽氣”的表現;只是這“氣”的表現與人體體溫攝氏37度比對下,是強或弱而已

【黃帝內經】中的天人合人,以人體“氣”的運作,跟大自然陽氣的運作、走勢類比相符合;只要人體“氣”的運作跟大自然陽氣的走勢相符合,這就是順天而行,人可以健康長壽,得享天年

【黃帝內經】: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聖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沈浮於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

所以,人體“陽氣”的運作是否正常,就是人體是否健康長壽,或是生病夭折的關鍵所在

何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這一問題,【黃帝內經】在同一篇中已有解釋

【黃帝內經】:
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
夏三月,此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志無怒,使華英成秀,使氣得泄,若所愛在外;此夏氣之應,養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為痎瘧,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以上就是“春夏養陽”的方法可是,歷代以來,能明白其中道理的人並不多,絕大多數的人只是將其理解作心理健康生活因為在我學習中醫基礎理論的時候,大學的教授也是無法解釋以上【黃帝內經】的意義,只是輕輕的略過

為何學習中醫的人會忽略以上這段的【黃帝內經】?
甚至於閱讀時也是完全摸不著頭顱

其最關鍵的原因是先入為主,就是在閱讀【黃帝內經】以先,對陰陽已下了定義
下了甚麼定義?
就是“陰”必為“寒”,“陽”必為“熱”的定義
這一錯謬的定義,也就是導致歷代醫家對黃帝內經】的曲解,也對【傷寒論】所說的六經摸不著頭顱,導致中醫學走向謬誤、神化,錯誤治療百出的關鍵

黃帝內經】:至道在微變化無窮孰知其原;窘乎哉,消者瞿瞿,孰知其要;閔閔之當,孰者為良。恍惚之數,生於毫氂;毫氂之數,起於度量;千之萬之,可以益大;推之大之,其形乃制

這也是世人所謂“差之毫釐,謬之千里”的問題所在


黃帝內經】: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黃帝內經】:余聞得其人不教,是謂失道;傳非其人,慢泄天寶

黃帝內經】在書中也自我解答為何學習中醫者是“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其原因是“慢泄天寶”,將救人之法變成了害人之法。自黃帝內經】以後的中醫,正是應驗了“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的先見

黃帝內經】:
上經曰: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長久,此之謂也。
帝曰:何謂也。
歧伯曰:本氣位也。位天者,天立也。位地者,地理也。通於人氣之變化者,人事也。故太過者先天,不及者後天,所謂治化而人應之也。

應如何去理解【黃帝內經】中的陰陽?
【傷寒論】是否符合【黃帝內經】中的陰陽?


黃帝內經】: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這段【黃帝內經】可以說是人體養生、防止疾病的總結
人體養生、防止疾病真的是如此簡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