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病毒感染的死亡原因

 病毒感染的死亡原因


【黃帝內經·素問07】: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欬、善泄;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支不舉。」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


太陽經發病,其症狀為發熱、惡寒,下肢發炎腫脹,或出現兩腳麻痺、痠軟乏力(痿厥),小腿疼痛(腨㾓)。


“其傳為索澤,其傳為頹疝。”


其病若不治癒,可傳變為索澤(可能是脫水的表現),更可傳變為頹疝(小腹疝氣下墜,男病者睪丸腫脹痛)。


***

為何會傳變出這些病症?


太陽經,其主為膀胱府,其病之傳變已入於膀胱,故病變在膀胱範圍。

***


“曰:一陽發病,少氣、善欬、善泄;”


少陽經發病,其病症為少氣(呼吸不暢,或氣喘),容易乾咳,頻頻由口或肛門排出氣。


***

為何會出現這些病症?


以其人腸胃氣脹滿之故。

***


“其傳為心掣,其傳為隔。”


其病傳變可出現心臟不適(心掣),更可傳變為隔(就是上下阻隔之意;也就是飲食、呼吸都出現困難。)。


***

為何會出現這些病症?


因胃氣脹滿,往上頂壓胸、心臟、橫膈膜,故導致其人出現胸悶,心臟不適,呼吸困難。


所謂“心胞”者,胃也。

故內關穴不單可以治理嘔逆(胃問題),同時,可以透過治理胃而治理因胃脹滿導致的心臟不適。


所以,【傷寒論】將所有古人治理胃問題的方藥,都稱為治理“心”;其根本原因在於古人並不是不知病在胃脘,是古人知道心的問題源於胃脘出問題而已。

***


“二陽一陰發病,主驚駭、背痛,善噫、善欠,名曰風厥。”:


陽明與厥陰併病,其病症出現驚駭(因胃氣脹導致低血糖,中樞神經已出現缺糖不穩定的表現。)、背痛(背心痛,因胃氣脹壓背的原故,也稱“真心痛”。)、善噫(頻頻從口中排出胃氣。)、善欠(打呵欠,是低血糖的表現。),整體病症稱為“風厥”;也就是由風(氣)導致的陽氣阻厥。


“二陰一陽發病,善脹、心滿、善氣。”:


少陰少陽併病,其人出現腹脹、心下脹滿、胸悶、多風多氣,或頻頻由口和肛門排出的症狀。


“三陽三陰發病,為偏枯、痿易,四支不舉。”:


太陽太陰併病,其人出現偏側枯痿(因血糖低的原故,調控肌肉的神經細胞不能正常運作,或衰竭),四肢無力不舉(因血糖低的原故,調控肌肉的神經細胞不能正常運作,或衰竭)的病症。


***

因低血糖導致的“偏枯、痿易,四支不舉”,是今天導致許多病人出現假“中風”的問題,也是導致“中風”病人出現不同嚴重性的“中風後遺症”問題。

***


***

【黃帝內經·素問31】:

「黃帝問曰: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之閒,其愈皆以十日以上者,何也。不知其解,願聞其故。」


當你閱讀完【黃帝內經】,又看懂後,你會明白到【傷寒論】中所說的醫理,就是出自【黃帝內經】。


正如【黃帝內經】所說,所有發燒的疾病(即今天醫學所說的病毒感染),都是被“風寒”所傷(因體溫流失,導致自身寄居在細胞內的病毒活躍釋出。)。


【黃帝內經·素問31】: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人之傷於寒也,則為病熱,熱雖甚不死”:


也就是說人若出現病毒感染,就是患上今天所說的感冒(其中包括新冠病毒感染、流感病毒感染、和其他各種的病毒感染。),其人則會出現發燒(病熱);其發燒雖高(熱雖甚),但必不會因發燒而死亡。


“其兩感於寒而病者,必不免於死”:


若其人被風寒傷及兩經併病(兩感於寒,也就是“二陽一陰發病”、“二陰一陽發病”、“三陽三陰發病”。),則其人死亡的機會就會很大。


【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中所說的兩經併病,就是【黃帝內經】這裡所說的三種情況,而其重點在於腸胃出現了嚴重的問題,繼而導致血糖低,導致中樞神經細胞嚴重受損的症狀。


因病毒感染而導致腸胃出現嚴重的問題,繼而導致人體出現嚴重血糖持續低下,是病毒感染的死亡重點,也是今天所有病毒感染(患上感冒)死亡的原因。


*****

單經發病與兩經併病的差別在哪?


單經發病,尤其是陽經發病,其問題重點在於病毒感染發生在人體周邊的神經細胞和器官上;其對血糖低下的影響是初步性或較短時間的,嚴重性是較低的。


兩經併病,其重點在於病毒感染發生已不單在人體周邊的神經細胞和器官上,是已經進入到中樞神經細胞;其對血糖低下的影響是持續性或長時間的,嚴重性是高的;故其結果是會導致中樞神經細胞衰竭或死亡。

*****


***


易龍        21/04/2024





2024年4月14日 星期日

二陽之病,發心、脾

 二陽之病,發心、脾


【黃帝內經·素問07】:

「……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



“曰:二陽之病,發心、脾。有,不得隱曲,女子不月。”:


二陽者,陽明胃經也。

陽明胃經若有病,其發病當在心(當指胃,並非心臟。【傷寒論】中的瀉心湯已經說明了。)和脾(當指消化系統、神經系統和肌肉)。


其人陽明胃經若有病,其病症表現是明顯不隱,腹當氣脹滿而不能彎曲。若是女子,其月經當紊亂失常,或不行;行經時間或短,或長;其月經量或多,或少,或無。


不月者,指女子行經規律不跟從月經正常時間規律而行。


“其傳為風消,其傳為息賁者,死不治。”:


陽明胃經若有病而未能治癒,則可導致其人出現風消的病症(當指其人因腸胃氣滯脹,也就是世人所說的風,導致其人身體消瘦。);若再嚴重下去,其人可以出現息賁的病症(當指其人因腸胃氣脹滿,阻礙橫膈膜的活動,而導致人體出現氣頂、氣喘急速,或甚至呼吸困難。);此時,其人離死也不遠了。


***

為何胃陽經發病會導致這些嚴重的後果?


胃,是人體腦幹激活區的起搏器,也是人體調節血糖最重要的器官(與肺同等重要,肺是人體調節氧氣最重要的器官)。


人體中最重要的兩樣東西,就是血液中的氧氣和葡萄糖,分別由肺和胃這兩個器官負責供應調整。


所以,當肺偵測到人體血液中含氧量低時,肺就會啟動肺中提升血壓的機制,就是激活酶(Angiotensin 1 Converting  Enzyme, ACE)用以產生血管緊張素(Angiotensin 2)收縮人體血管(抑制ACE作用的降血壓西藥,是現時最常用的降血壓藥。),以提升血液流量的供應,補償血液中的低含氧量。


當胃偵測到血液中含葡萄糖量低時(所謂低血糖,要因應個別人的神經細胞的需要而定,5.5血糖的指標,只是一般神經細胞的需求。),胃就會啟動一系列提升血糖的機制(其中包括腎上腺激素的增加,血清素的下降,somatostatin的增加等等)用以提升人體血壓,增加血液流量的供應,補償血液中的低葡萄糖含量。


由於胃氣脹滿,導致人體的血糖下降,同時,令人體失去飲食的能力(胃口減少),胃失去正常的功能,最終導致人體神經系統因缺糖的原故而不能正常運作。


行醫者當明白一人體生理運作,就是人體所有的分泌系統(荷爾蒙或其他分泌),其主宰者是神經系統(下腦丘,並非腦下垂體)。所以,神經系統若不能正常運作,人體所有的分泌系統都不能正常運作,不單是性荷爾蒙分泌系統(所以,不單是女性會出現問題);只是女性的月經是外在明顯易見的問題而已。


人體的內分泌系統運作:

胃激活腦幹 --> 腦幹激活下丘腦 --> 下丘腦分泌神經激素 --> 腦下垂體分泌荷爾蒙激素 --> 目的分泌器官 --> 產生專有運作反應


胃氣脹滿所導致的低血糖,是以上胃陽明經發病病症出現的主要原因;甚者,可導致死亡。

***

“曰:三陽為病,發寒熱,下為癰腫,及為痿厥腨㾓。”



易龍           14/04/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