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26日 星期二

為何“甘傷肉”?

 為何“甘傷肉”?


【黃帝內經·素問05】:

「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勝濕;甘傷肉,酸勝甘。」



“思傷脾,怒勝思”:

思為靜,陰也。陰上加陰,則陽氣損;脾陽損則脾不能正常運作。

怒為氣動甚,動能制靜,故怒勝思。


“濕傷肉,風勝濕”:

濕滯是陽虛的現象,陽虛則少動或不動,不動則肌肉萎縮;故濕傷肉。

風為氣動,氣動則陽盛,陽盛則濁陰不生,故風勝濕。


“甘傷肉,酸勝甘”:

甘味是人體的食物,為何會傷肉?


然而,在實際生活中,只有食物會傷人的腸胃。


當進食過多食物時,則會導致食滯。食滯則會導致胃脹滿,胃脹滿則導致血糖下降,胃口不佳(這就是傳統所謂的食積。),時間一長,則會導致肌肉消瘦,故甘傷肉。


酸味,有鬆弛腸胃肌肉作用,令腸胃氣可以排走,故可以舒緩食滯導致的脹滿;同時,酸味會刺激腸胃消化液的分泌,有助消滯;故酸勝甘。


***

不像現代人,古時的中國人是以五穀(澱粉質)為食物,故甘味,就是指食物(五穀)的意思。


古時的中國人只吃五穀,五果少吃,基本上甚少吃瓜菜(瓜菜根本上就是藥物,並非糧食,不但不能提供糖分給人體生存、活動;相反,吃錯了寒涼性質的菜,就是吃了寒涼的藥物,是會對人體造成傷害的。)


古人為何會進行“斷食”?


斷食的原因在於食滯,出現了食滯,人自然胃口大減,健康也變差。


因此,在食滯的情況下,進行三幾天的斷食,可待胃中食物消化排空,人的胃口和精神也自然會改善過來。


為何古人會食滯?


實質,在古時人的人活,暴政、戰亂、天災經常發生,民眾要有足夠的米糧、五穀為糧食,是紙上談兵的事情。


由於米糧、五穀不足,民眾只能拿瓜菜來充食;而這些瓜菜和粗糧(加有穀糠的糧食),根本提供不了糖分給人體,再加上瓜菜和粗糧以植物纖維為主,人的腸胃根本無法消化;腸胃在得不到糖分和過度勞損的情況下,消化功能自然變得越來越差。


因此,一旦多食了些少食物,已可以令古時之人出現食滯的情況。


然而,長期缺乏澱粉質食物的人,斷食不但不能改善其食滯情況,相反,會令其身體變得更加虛弱,或是容易死亡。

***



易龍       26/12/2023





1 則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