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2日 星期三

陽明脈解(2)

 陽明脈解(2)



【黃帝內經·素問30】: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


”足陽明之脈“如果生病,其人將會出現以下情況,就是”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


為何會是這樣 ?


【黃帝內經】以下內容自有解說。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為何”聞木音而驚“ ?


以”胃者,土也“,因”土惡木也“。


在五行中,以木克土,故土惡木是自然的事。


然而,土惡木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陽明脈有病者,其人惡火,與有被困壓的感覺。


為何陽明脈有病者,其人惡火 ?


要明白病症,必先了解病因。


為何【黃帝內經】不直接說胃腑生病 ? 要說陽明脈生病 ?


這是所有讀【黃帝內經】的人最容易忽略、誤解的地方。原因就是讀【黃帝內經】的人,都錯誤理解或是不能理解【黃帝內經】所說的五藏、經脈、六腑的存在性和意義。


所以,【黃帝內經】在此鄭重說明,陽明脈生病,並非胃腑生病,只是陽明脈屬胃而已。


同樣,在【傷寒論】中所說的六經受風寒,也是指太陽脈、陽明脈、少陽脈、太陰脈、少陰脈、厥陰脈生病,並不是指這些內臟器官生病。提及這些器官,是因為經脈與藏府的從屬、歸類而已。


所以,太陽脈病,並非指膀胱生病(但膀胱和其他器官也有機會受寒生病);

陽明脈病,並非指胃生病;

少陽脈病,並非指膽生病;

太陰脈病,並非指腸胃生病;

少陰脈病,並非指腎或心器官生病;

厥陰脈病,並非指肝器官生病。


正因為是經脈(中樞神經系統)生病,在診脈時才會出現不同脈象的表現;原因是脈象的本身,除了是血流、心臟運作的表現,更重要的是中樞神經對血管壁不同部位調控的表現。若某處經脈、藏生了病,則對血管壁不同部位的調控就會出現不同的表現;同時,經脈、藏的生病,也會直接影響到心臟的運作和血流的情況。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陽明脈,是負責調控人體肌肉活動和生長的經脈;要調控人體肌肉活動和生長,這些經脈的神經細胞必定是活動繁重,產生出大量的熱。(神經細胞的活動,就是人體氣的表現;要令神經細胞有足夠的養分供應,神經細胞才能應付繁重的運作。這就是陽明脈多氣多血(“其脈血氣盛”)的原因。)


由於陽明脈產生大量的熱,若不能正常宣發散去,則會出現郁熱的情況;而陽明脈的郁熱往往比其他經脈的郁熱嚴重。


“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是甚麼邪客於陽明脈,導致郁熱 ?


陽明脈的熱是產生自人體神經細胞,並非外來的。只有這樣的熱,才會出現郁熱的情況。


要令人體出現郁熱,就必先破壞人體的散熱系統,但熱的產生源頭(五藏、六府)卻是沒有受損。


人體神經細胞中的熱,是透過神經細胞的傳送,再透過血管壁,傳送入血液中;或直接傳送到皮膚表面,經過發汗這一散熱過程,將熱散去。


然而,當神經細胞傳送熱的過程受阻,熱則不能往外散去,積聚於中樞神經系統內,成為了郁熱。


是甚麼阻礙神經細胞傳送熱的過程 ?


是病毒(也就是寒邪)的阻礙。


因人體受了風寒,在體溫下降的情況下,導致由外而內的神經細胞中的病毒活躍、釋放,故導致人體逐步由外至內的散熱功能受到破壞;這就是寒邪逐步深入的表現。最終,若病毒充滿了神經細胞內,人體產生熱的功能也會徹底癱瘓(也就是神經細胞死亡的時候)。


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內積熱,人體的感覺自然也是煩熱,對外在熱的東西自然也會抗拒。這就是“惡火”的原因。


為何“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 ?


***


陽明脈生病,是人體出現精神病症的主要因由所在。(其他經脈生病,也會導致不同的精神病症,但遠比不上陽明脈生病的禍害。)


為何現代人有如此多的精神病症 ?


歸根究底,與風寒久困、飲食冷凍、寒涼食物、西醫藥的應用有著直接的掛勾。因為這些因素,都是導致陽明脈被寒邪(病毒)厥困的最主要原因。


***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


【黃帝內經·素問78】: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易龍         03/11/2022











2022年11月1日 星期二

陽明脈解(1)

 陽明脈解(1)



【黃帝內經·素問30】: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歧伯曰:厥逆連藏則死,連經則生。 

帝曰:善。病甚則棄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數日,踰垣上屋,所上之處,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歧伯曰:四支者,諸陽之本也,陽盛則四支實,實則能登高也。

帝曰:其棄衣而走者,何也。

歧伯曰:熱盛於身,故棄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歌者,何也。

歧伯曰:陽盛則使人妄言罵詈不避親疏,而不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


“黃帝問曰:足陽明之脈,病,惡人與火,聞木音則惕然而驚,鐘鼓不為動,聞木音而驚,何也,願聞其故。“


“足陽明之脈” 也就是胃脈。

這裡所說的脈,並不是血管,是人體的經脈。


甚麼是經脈?


經脈,在人體表面是找不到的。由於在人體表面找不到實在的經脈結構,這也成為西方醫學和現代科學攻擊中醫學不合乎科學和現實人體結構的重要原因之一。


經脈結構真的是不存在嗎?是虛幻的東西嗎?


經脈結構是實實在在存在於人體中的,並不是虛幻的結構。不能明白經脈是實在存在的人,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黃帝內經】中所說的經脈,更不明白現代人體解剖生理學。


一般人,包括中醫和西醫,對中醫學經脈的理解只局限於“穴位”。


穴位,就是中醫學透過外在物理刺激(包括金刺、灸)人體某條神經,來治療人體疾病的位置。


這些穴位的範圍大少,通常不大於3至4毫米直徑。而針刺或灸穴位的作用,在於刺激該條神經末梢所連繫的不同感覺受體(其中包括冷熱受體、壓力受體、疼痛受體、質感受體等等);並不是直接刺激神經細胞本身。所以,不同的刺激穴位方法,不同的針刺手法,不同的針刺深淺,有不同的治療感覺反應,是因為刺激了不同受體的原故。


人體的針灸穴位感覺,實質是來自中樞神經系統對刺激訊息的演繹。人體能夠感覺到人體某處受到的不同刺激,是純粹來自中樞神經系統的演繹結果;縱然表面神經沒有接收到任何刺激,中樞神經細胞若從鄰近神經細胞接收到神經脈衝刺激,這中樞神經細胞同樣會演繹出其所調控的人體表面部位受到刺激的訊息。(這一現代臨床的觀察,可以出現在截肢後的病人,仍然感覺到自己的手指、腳趾的不適。)


由於中樞神經細胞在接收到穴位刺激後,出現強烈的神經脈衝演繹訊息,這一神經脈衝演繹訊息若足夠刺激鄰近相關的中樞神經細胞,接收到鄰近脈衝刺激的神經細胞,會演繹出人體某處表面受到刺激的感覺,繼而由一處的神經脈衝輸送到下一處中樞神經細胞,直至神經脈衝刺激變弱為止。


這一在中樞神經系統中,神經細胞彼此傳送神經脈衝的情況,在人體表面部位表現出來,就是人體表面有刺激的感覺,並由一處穴位傳送到下一處穴位的感覺。這種感覺,也就是經脈氣運行的感覺。


這種人體經脈氣運行的感覺,在【傷寒論】中所說的“奔豚氣”就是。實質是中樞神經任脈神經細胞的神經脈衝刺激傳送的表現。


【傷寒論】:

“燒針令其汗,針處被寒,核起而赤者,必發奔豚。

氣從少腹上衝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壯,與桂枝加桂湯,更加桂二兩。”


【傷寒論】:

”少陰脈不至,腎氣微,少精血,奔氣促迫,上入胸膈,宗氣反聚,血結心下,陽氣退下,熱歸陰股,與陰相動,令身不仁,此為尸厥。“



經脈實質存在的位置是在人體的中樞神經(大腦的部位),是在中樞神經中一組與相關人體部位或內臟器官調控有相關的神經列陣。由於刺激這些與某器官或部位有相關的神經經列,對某器官或部位作出明顯的反應,這組神經就歸納到某個器官上。這就是【黃帝內經】對內臟器官與經脈連繫、命名的根據所在。


實際上,在人體體表所看到或感覺到的經脈,其感覺只是中樞神經脈衝運行的投射;而將所有表面相關的穴位連繫起來,就給人看起來有一種經脈實質出現在人體表面的錯覺;事實上,表面穴位之間是沒有實質連繫的。


***


”歧伯對曰:陽明者胃脈也,胃者,土也,故聞木音而驚者,土惡木也。“



“帝曰:善。其惡火,何也。”



”歧伯曰:陽明主肉,其脈血氣盛,邪客之則熱,熱甚則惡火。“



“帝曰:其惡人何也。”



”歧伯曰:陽明厥則喘而惋,惋則惡人。“


*****


【黃帝內經·素問78】:

“診病不問其始,憂患飲食之失節,起居之過度,或傷於毒,不先言此,卒持寸口,何病能中?妄言作名,為粗所窮,此治之四失也。”




易龍         02/11/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