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8日 星期一

黃帝內經醫學(14)

 黃帝內經醫學(14)



【黃帝內經·素問03】:

「黃帝曰: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

自古以來,天道的運行與生命是合一的。

甚麼是天道?

就是天陽氣的運行和走勢,也就是“天癸”。


天,以十為數,故天干十數也。


生命運化的根本,以陽氣的運作和走勢為根本。而陰陽者,是陽氣的變化而已。所以,陰陽者,是生命運化的根本。


陰陽者,就是太陽、少陰、少陽、太陰。



“天地之間,六合之內,其氣九州、九竅、五藏、十二節,皆通乎天氣”

在天地之間,東西南北上下,人體之內(六合),整體陽氣可以分為九份,通於九竅,藏於五藏,運行於十二節。所以,人體的運化是與天之陽氣運作相通的。



“其生五,其氣三,數犯此者,則邪氣傷人,此壽命之本也”


【黃帝內經·素問09】:

「歧伯曰:天以六六為節,地以九九制會;天有十日,日六竟而周甲;甲六復而終歲,三百六十日法也。

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於陰陽。

其氣九州、九竅,皆通乎天氣。故其生五,其氣三;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九分為九野,九野為九藏;故形藏四,神藏五,合為九藏以應之也。」


以上【黃帝內經·素問09】這段經文,已為這段經文清楚的解讀。


何謂“其生五”?

何謂“其氣三”?


【黃帝內經·素問09】:

「帝曰:余已聞六六、九九之會也,夫子言積氣盈閏,願聞何謂氣。請夫子發蒙解惑焉。」


【黃帝內經·素問09】:

「歧伯曰:五日謂之候,三候謂之氣,六氣謂之時,四時謂之歲,而各從其主治焉。

五運相襲,而皆治之,終期之日,周而復始,時立氣布,如環無端,候亦同法。

故曰: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矣。」


其生五,是天氣以五日為基本形成,故“五日謂之候”,氣之所生。


其氣三,是“三候謂之氣”。


“六氣謂之時”,也就是九十日為一時。九十日者,九份天氣也,也就是九州之氣。是“三而成天,三而成地,三而成人,三而三之,合則為九”而通於天地間之氣。


“四時謂之歲”。四時者,太陽、少陰、少陽、太陰也,各主九十日。陰陽四時合起成一歲。


所謂“數犯此者”,也就是天氣不跟從“氣”的正常運作和走勢,“則邪氣傷人”。

“此壽命之本也”,也就是人的壽命長短,就是決定於“氣”的運作和走勢是否正常。



“蒼天之氣,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

蒼天之氣,陽氣也。

清淨不混濁,也就是不會出現雲不雲,霧不霧的現象。人體的陽氣也是一樣,若能清淨,則能穩固,運行暢順,人體的運作也能正常無礙。



“雖有賊邪,弗能害也”

若人體陽氣能穩固,運行暢順,雖然天有不測的賊風、外邪來襲,也不易對人體造成傷害。



“此因時之序。故聖人傳精神,服天氣,而通神明”

聖人的養生之道,隨從四時變化而生活,其重點不在於形體的表現;是在於精神的表現。以陽氣為養生之本,而令自身達到神通、明清的狀況。



“失之則內閉九竅,外壅肌肉,衛氣散解”

“失之”,是失了甚麼?

“清淨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是人體陽氣運化的特質和規律。

若失去“清”、“淨”、“順”這些規律和特質,則人體九竅不通,外壅塞於皮肉下,“衛氣”緩散、瓦解。


甚麼是“九竅”?

甚麼是“衛氣”?


***

九竅,所指的就是人體的眼(2)、耳(2)、鼻孔(2)、口、肛門、尿道。


這九竅與陽氣的運行何干?


從表面上,九竅有從裡通外的錯覺,給人有人體的陽氣由此通於天地陽氣的錯覺。


實際上,【黃帝內經】的作者要寫的陽氣通於九竅,是指九竅的正常功能發擇必須有陽氣的主宰。


哪人體的陽氣到底是指甚麼?


九竅的陽氣,就是人體神經細胞的運作。


眼,因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才能健康正常,發揮視覺的功能。

耳,因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才能健康正常,發揮聽覺的功能。

鼻孔,因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才能健康正常,發揮嗅覺和呼吸的功能。

口,因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才能健康正常,發揮味覺和吞嚥的功能。

肛門,因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才能健康正常,發揮儲存糞便和排便的功能。

尿道,因神經細胞的正常運作,才能健康正常,發揮儲存尿液和排尿的功能。


衛氣者,是護衛人體之氣,也就是陽氣的其中一項功能而已。

***



“此謂自傷,氣之削也”

若弄至人體的陽氣失去“清”、“淨”、“順”,是謂自傷。


其病因何在?


其病因在於自我削弱人體的陽氣。在受傷的情況下,人體的陽氣會更傷。



*****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是故陽因而上,衛外者也。

因於寒,欲如運樞,起居如驚,神氣乃浮。

因於暑,汗煩則喘喝,靜則多言,體若燔炭,汗出而散。

因於濕,首如裹;濕熱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長;緛短為拘,弛長為痿。

因於氣,為腫,四維相代,陽氣乃竭。」

 

*****

【黃帝內經·素問03】:

「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陽氣者,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於上,使人薄厥;有傷於筋,縱,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見濕,乃生痤疿;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勞汗當風,寒薄為皻,鬱乃痤。

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 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魄汗未盡,形弱而氣爍,穴俞以閉,發為風瘧。」


*****

【黃帝內經·素問03】:

「故風者,百病之始也;清靜則肉腠閉拒,雖有大風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時之序也。

故病久則傳化,上下不并,良醫弗為。

故陽畜積,病死;而陽氣當隔,隔者當寫;不亟正治,粗乃敗之。

故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是故暮而收拒,無擾筋骨,無見霧露。反此三時,形乃困薄。」 


*****

 【黃帝內經·素問03】:   

「歧伯曰:

陰者,藏精而起亟也;陽者,衛外而為固也。

陰不勝其陽,則脈流薄疾,并乃狂。

陽不勝其陰,則五藏氣爭,九竅不通。

是以聖人陳陰陽,筋脈和同,骨髓堅固,氣血皆從。如是,則內外調和,邪不能害,耳目聰明,氣立如故。

風客淫氣,精乃亡,邪傷肝也。

因而飽食,筋脈橫解,腸澼為痔。

因而大飲,則氣逆。

因而強力,腎氣乃傷,高骨乃壞。」


*****

【黃帝內經·素問03】:

「凡陰陽之要,陽密乃固。兩者不和,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

故陽強不能密,陰氣乃絕。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因於露風,乃生寒熱。

是以春傷於風,邪氣留連,乃為洞泄。

夏傷於暑,秋為痎瘧。

秋傷於濕,上逆而欬,發為痿厥。

冬傷於寒,春必溫病。

四時之氣,更傷五藏。」 


*****

【黃帝內經·素問03】:

「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陰之五宮,傷在五味。

是故味過於酸,肝氣以津,脾氣乃絕。

味過於鹹,大骨氣勞,短肌,心氣抑。

味過於甘,心氣喘滿,色黑,腎氣不衡。

味過於苦,脾氣不濡,胃氣乃厚。

味過於辛,筋脈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謹和五味,骨正筋柔,氣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則骨氣以精。謹道如法,長有天命。」 



易龍         30/04/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