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10日 星期六

五藏(3e)

 五藏(3e)



【黃帝內經·素問04】:

“東方青色,入通於肝,開竅於目,藏精於肝。其病發驚駭,其味酸,其類草木,其畜雞,其穀麥。其應四時,上為歲星。是以春氣在頭也,其音角,其數八。是以知病之在筋也,其臭臊。


南方赤色,入通於心,開竅於耳,藏精於心。故病在五藏,其味苦,其類火,其畜羊,其穀黍。其應四時,上為熒惑星。是以知病之在脈也。其音徵,其數七,其臭焦。


中央黃色,入通於脾,開竅於口,藏精於脾。故病在舌本,其味甘,其類土,其畜牛,其穀稷。其應四時,上為鎮星,是以知病之在肉也。其音宮,其數五,其臭香。


西方白色,入通於肺,開竅於鼻,藏精於肺。故病在背,其味辛,其類金,其畜馬,其穀稻。其應四時,上為太白星。是以知病之在皮毛也。其音商,其數九,其臭腥。


北方黑色,入通於腎,開竅於二陰,藏精於腎。故病在谿,其味鹹,其類水,其畜彘,其穀豆。其應四時,上為辰星。是以知病之在骨也。其音羽,其數六,其臭腐。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陰陽表裏,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



*****




北方黑色:北方在五行中屬水。水者,玄冥陰寒也。故其色黑。



入通於腎:這組的人體神經活動功能,立論者稱其為“腎”。

為何稱其為“腎”?

腎者,儲存也。

儲存甚麼?


腎,是儲存人體根本的地方,所以,被稱為“先天之本”。


甚麼是人體的根本?


人體的根本就是人體的基因(DNA)。人之為人,就是有人類的基因。而基因就是發展正常人體結構的根本,是調控整個人體正常運作的根本。


哪裡是人體儲存基因,又透過基因解讀來調控人體的地方?


人體的神經細胞,就是儲存基因,又透過基因解讀來調控人體的地方。所以,腎氣的表現,就是神經細胞儲存基因質素的表現;因為基因的質素,直接影響著神經細胞的運作功能,也就是直接影響著對人體所有的生長、發展、調控質素。


在五藏來說,腎藏是藏寶金匱。匱裡面的東西是人體的寶器,要小心看守,不能受污穢之物(病毒的基因)沾染。

隨著歲月,人體神經細胞的基因不斷受著病毒基因的污染,細胞內積聚病毒的蛋白質越來越多,神經細胞的功能也越來越差,腎氣的表現也就越來越弱;直到神經細胞被病毒堵塞,完全喪失功能,也就是腎氣用完的時候,是人體死亡之時。





開竅於二陰:腎乃藏器,故為陰藏。二陰者,大、小二便處,也是藏器。直腸藏糞便,膀胱藏尿液,在適當時候釋放出所藏之物,故開竅於二陰。


藏精於腎:腎藏活動的精氣藏於腎,也就是藏於腎藏系的神經細胞內(即是所有神經細胞內)。



故病在谿:為何病在谿?

為何病不在腰,不在二陰,不在生殖器官?

器官的腎臟,只是人體中一個過濾器,負責將人體血液中的廢物過濾掉,對人體的生長、發展、調控並沒有多大的關係。


甚麼是“谿”?


谿,就是人體關節的凹陷處。這裡是人體神經聚集,用以調控肌肉活動和整個人體活動的地方。所以,人體的神經細胞若受了風寒,外在的表現就會出現關節疼痛(發炎)。



其味鹹:鹹乃水味,因為大地上最多的水就是海水。

其類水:北方玄色,五行配水,以水深淵玄不見底。


其畜彘:彘,豬也。主要產於北方。

其穀豆:以豆類冬收,大黑豆為主,故配以豆。又豆是醬油的主要原料。醬油者,鹹味。


其應四時,上為辰星:即是水星。


是以知病之在骨也:腎主骨。為何腎主骨?

原來,骨的長短、厚薄、鬆密,全由神經細胞調控。神經細胞延伸的長度,就是骨能生長的長度。甲狀腺素的功能是提升人體的新陳代謝。

甚麼是人體的新陳代謝?


人體的新陳代謝表現不在於普通細胞,其重點在於調控普通細胞的神經細胞的活躍程度。因為人體的普通細胞在未接收到神經細胞的指令下,是不會隨意進行活動的,其中包括了細胞分裂。


由於甲狀腺素的功能是提升神經細胞的活動功能,在發育期間的人體,更是刺激神經細胞延伸的激素。(甲狀腺對神經細胞的作用,與類固醇對神經細胞的作用剛剛是相反的。)

所以,在發育成長期間,若然出現甲狀腺素低下,可以導致四肢發育短小,智力發展低下。


若然神經細胞的活躍性出了問題(生病),骨的長短、厚薄、鬆密都會有很大機會出現問,導致發育出現問題,已成長的人會出現骨塌,骨容易折斷的問題。



其音羽:羽音,是水流發出的聲音,故配以羽。

其數六:5+1=6,乃生水之數。

其臭腐:冬藏。藏甚麼?醃漬物也。故其臭腐。


***


“故善為脈者,謹察五藏六府,一逆一從,陰陽表裏,雌雄之紀,藏之心意,合心於精。”


故善於診脈者,小心觀察五藏六府的變化、差別。


五藏六府有何變化、差別?


五藏六府的變化、差別:

1. 一逆一從:脈象與病的相乎合,與人體肥瘦、大小的相乎合。

2. 陰陽表裏:病在表裡的診斷,人體陽氣的走勢,外來寒氣的走勢。

3. 雌雄之紀:男女生理規律的差別。

4. 藏之心意:人體五藏受心的影響,也就是情緒變化的影響。

5. 合心於精:此謂之“神”。中樞神經細胞、系統的活躍能力,是否能配合心的調控而運作;這就是人體“神”的活動表現。所謂“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 也就是生死的診斷。


***


”非其人勿教,非其真勿授,是謂得道。“ 


正確的醫學理論,並不是人人都能夠明白。這就是【黃帝內經】和【傷寒論】不流行於世的主要原因。


若然將【黃帝內經】傳授於一個讀不明其中醫理的人,最終只會培訓出一個曲解醫理的庸醫來,為害蒼生。


如何曲解醫理?


若是明顯的錯誤,當然絕少人犯。所謂的曲解,往往將溫病學(西醫學)那套原始,又廣泛流行於民間的主流醫學來解釋【黃帝內經】。結果,導致大道偏離,為禍世人。


傳授【黃帝內經】醫理的人必須徹底了解正確的醫理,故非其真勿授。

今天醫學院教授醫學的人,有幾人真的徹底明白正確的醫理?

如此,會教出甚麼的醫學生來?


***


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中國古人早已明白到神經系統就是人體的真身,人體的生長、發展、健康、壽命、生病、抗病、治療修復、活動能力等等,全都出自神經系統。


總結整部【黃帝內經】如下:

1. 五藏:中樞神經系統的五種功能。

2. 經絡:中樞神經系統中調控不同部位的神經陣列。

3. 穴位:神經在中樞神經系統以外的末梢。

4. 氣:神經細胞活躍的表現。

5. 邪氣:病毒。

6. 邪風:令人體受寒的環境。

7. 陰陽:人體的不同位置。


這些就是【黃帝內經】當中所說的內容。只因後世習醫之人不能根據【黃帝內經】的描述,配合上當世的正確醫學資料;結果,出現胡亂曲解,將原本合乎科學邏輯的【黃帝內經】醫學理論,變成了虛無縹緲的神化醫學。




易龍            09/0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