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6日 星期三

再看陰陽學說(4)

再看陰陽學說(4)

【黃帝內經】:「陽氣者,煩勞則張。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目盲不可以視,耳閉不可以聽,潰潰乎若壞都,汨汨乎不可止。」

人以陽氣得以存活任何世上的生物都以攝取陽氣為活動的目的,因為沒有了陽氣就是死亡所以,任何生物的結構都是朝著攝取陽氣這一目標而形成,生殖器官除外生殖器官雖是不為攝取陽氣而形成,卻是為了傳遞陽氣(生命)而形成怎麼說也好,人的身體結構是為了陽氣而形成,也因著陽氣才能存活

人既因陽氣而生,陽氣者,當有益於人,不應對人有害那麼,上面【黃帝內經】那句話的意思又當如何闡釋?

自有人注釋【黃帝內經】以來,絕大多數都將這句話解釋為“陽氣傷人”。結果,歷代以來 (除張仲景和後世的少數醫家,如鄭欽安) 都視陽氣為洪水猛獸,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理論,以滋養陰寒之氣為養生和治療的方向。

然則,那些錯解【黃帝內經】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的醫家們,為何不想想張仲景為何將其著作命名為【傷寒雜病論】,【黃帝內經】又為何說“風為百病之始”?

近代醫家更是以一錯來掩蓋另一錯,竟然將“風為百病之始”的“風”解釋為“風熱”;所以,將SARS 的病因定為“風熱”的荒謬說法,拿板藍根來預防 SARS 的愚蠢行為。因為拿板藍根來預防 SARS,就等同服用類固醇來預防 SARS,或是治療 SARS;結果,在香港有近三百人死在類固醇手上。

為何板藍根和類固醇會被誤解為預防和治療 SARS的藥物?
原因只得一個,就是削弱人體的陽氣(免疫力),阻止人體對抗病毒的發炎機制。

為何削弱人體的陽氣(免疫力)會給人有可以預防和治療 SARS的錯覺?

凡是病毒入侵人體,只有陽氣(免疫力)能對付得了。由於陽氣(免疫力)的抗病毒反應,人體會處於發炎狀態,出現發燒、水腫、疼痛等等一系列不適的病症;這就是西醫所謂的疾病。
如果使用板藍根這些寒涼的草藥,或是服用類固醇或其他消炎止痛藥,人體的陽氣(免疫力)就會被削弱,發炎狀態就會消失,發燒、疼痛也隨之暫時消失。

其實,西藥的抗生素也如板藍根的性質,縱然用在不是細菌性的炎症,也有即時暫時性的消炎作用。更令你意想不到的,就是這些藥物的一些副作用和過敏反應,都是因為其寒涼性質削弱了人體的免疫力,而激活了潛伏在人體的病毒所導致。因此,這些副作用和過敏反應不是人人都會有,也不是同一個人在任何時候都會有;只有那些擁有病毒,其免疫力又制約不了那些病毒的才會發生。

不過,不用過早的開心。你自己不與病毒對抗,並不等同病毒也會自動離開你的身體。以真實的歷史為鑑,這是北宋皇朝對遼、金的政策;結果,北宋在長期的勞民傷財後,仍為金所滅。

病毒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是會不斷隨機地進入你的神經細胞和繁殖的。起初,你不會有甚的不妥,因為病毒是寄生的,不同於細菌。然而,當病毒繼續深入和繁殖,就是中醫所說的病入臟腑,那就非同小可了。那些類風濕病和一切奇難雜症,就是病毒深入人體的表現。

所以,以削弱陽氣(免疫力)的方法來預防和治療所謂的疾病(發炎反應),你有想過後果嗎?

“陽氣者,煩勞則張”這是陽氣正常的反應
精絕辟積,於夏使人煎厥...這才是陽氣抑郁傷人的表現

到底是甚麼導致陽氣抑郁?
就是“風寒”邪氣這才是【黃帝內經】這句話的重點所在。

【黃帝內經】:「陽氣者,精則養神,柔則養筋。開闔不得,寒氣從之,乃生大僂,陷脈為瘻,留連肉腠;俞氣化薄,傳為善畏,及為驚駭。營氣不從,逆於肉理,乃生癰腫。」


正常運作的“陽氣”對人體是百利無一害,分毫的“陰寒氣”對正常的人體是百害無一利